发热的分度、临床过程与特点、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
(1)发热的临床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将发热程度分为:
低热:体温为37.3℃~38℃。
中度发热:体温为38.1℃~39℃。
高热:体温为39.1℃~41℃。
超高热:体温为41℃以上。
(2)临床过程与特点
在临床上,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3期,各期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
体温上升期:此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畏寒或寒战,口唇发绀,自觉外界非常寒冷。
高温持续期:是体温达高峰并保持于一定水平的时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速加强,头痛,烦躁和口渴等。此时可有小量出汗。
体温下降期:由于机体的自卫作用,致热原已被清除,或因病人接受了解热药物治疗,体温调节中枢会使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多,从而导致体温逐渐下降,达到正常水平。此期多有大量汗出。
(3)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
热型是指发热时的体温曲线类型,在临床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参考意义。
1)稽留热:是指体温明显升高在39℃~40℃及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记忆秘诀:极大伤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