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医学基础(一)试题
课程代码:029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金元时期,被后人称为“攻下派”的医家是( )
A.刘完素 B.李杲
C.朱震亨 D.张从正
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于下列何种治法( )
A.阳中求阴 B.热者寒之
C.阴中求阳 D.阳病治阴
3.“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生”,说明了下列何种关系( )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
4.五行中,水的特性是( )
A.曲直 B.润下
C.炎上 D.从革
5.阴偏衰,其病证的性质是( )
A.实热证 B.下寒上热证
C.虚热证 D.真寒假热证
6.水气有余,而致土气衰弱,属于下列何种关系( )
A.制已所胜 B.侮所不胜
C.侮而乘之 D.轻而悔之
7.手少阳经所属的脏腑是( )
A.心包 B.胆
C.三焦 D.膀胱
8.与足太阴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
A.足阳明经 B.足少阳经
C.足太阳经 D.足厥阴经
9.肺朝百脉是指( )
A.百脉由肺统帅
B.肺将血液输送到全身
C.百脉之血汇聚于肺,经气体交换,输布全身
D.百脉汇聚于肺
10.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滋养、濡润作用的是( )
A.肾阴 B.肾精
C.肾阳 D.肾气
11.对血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 )
A.肝 B.肺
C.脾 D.肾
12.气在中医理论中比较完整的基本概念是( )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C.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D.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3.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 )
A.推动作用 B.固摄作用
C.防御作用 D.温煦作用
14.以下属于病理产物的是( )
A.痰饮 B.劳逸
C.六淫 D.七情
15.可致“首如裹”的邪气是( )
A.风邪 B.湿邪
C.寒邪 D.暑邪
16.劳则( )
A.气耗 B.气下
C.气泄 D.气缓
17.“用热远热,用寒远寒”说明( )
A.审因论治 B.因时制宜
C.辨证论治 D.因地制宜
18.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 )
A.标本兼治 B.热者寒之
C.塞因塞用 D.因人制宜
19.面色黄的主病是( )
A.脾虚湿蕴 B.肾阴亏损
C.阴寒内盛 D.肾阳不足
20.症见身倦乏力,少气自汗,腹痛拒按,舌暗且有瘀斑,为( )
A.肺脾气虚证 B.心脾两虚证
C.气虚血瘀证 D.气血两虚证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
A.阴阳相互制约 B.阴阳相互关联
C.阴阳相互转化 D.阴阳的可分性
E.阴阳的对立性
2.下列情志相胜法的应用,哪些是正确的( )
A.思胜恐 B.悲胜怒
C.怒胜悲 D.喜胜怒
E.忧胜思
3.奇恒之腑的特点是( )
A.形态中满 B.形态中空
C.传化水谷 D.贮藏精气
E.运行气血
4.脾气主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升清气 B.升发阳气
C.升举脏器 D.蒸腾气化
E.升发气血
5.具有防止出血功能的脏有( )
A.心 B.肝
C.脾 D.肾
E.肺
6.由阴阳盛衰而表现为寒证的病理是( )
A.阳盛 B.阴盛
C.阴虚 D.阳虚
E.阴阳互损
7.以下何病证需标本同治( )
A.肝病臌胀 B.风寒头痛
C.气虚感冒 D.阴虚咳嗽
E.燥热伤阴便秘
8.大便出血要注意( )
A.远血 B.近血
C.有否脓血 D.泄泻
E.里急后重
9.病人胸中烦热,腹痛喜暖( )
A.本虚 B.标实
C.上热 D.下寒
E.下虚
10.脾不统血的诊断依据( )
A.内脏下垂 B.脾气虚
C.脾阳虚 D.完谷不化
E.出血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肺为水之______,肾为水之______。
2.气的运动称为______。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______。
3.手阳明经属______,络______。
4.瘀血所致的出血,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
5.濡脉多主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泻南补北法
2.肝主疏泄
3.体质
4.痰饮
5.食复
6.气逆证
7.塞因塞用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简述营气和卫气的区别。
2.影响体质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阴虚的临床表现。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1.试述脾主统血的含义,主要机理及脾不统血的临床表现。
2.肝肾阴虚证与肺肾阴虚证有何异同?
3.扶正祛邪治则如何运用?试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