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在传播活动中,“借用他人之口”和“借用对方之口”的宣传方法十分有效,这是利用了
( )。
A.权威性 B.可信性
C.睡眠者效应 D.喜爱性
23.甜柠檬心理属于心理防卫中的( )。
A.合理宣泄 B.转移注意力
C.精神升华 D.自慰法
24.新闻工作者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为( )。
A.智力正常 B.注意力集中
C.没有疾病 D.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5.心理防卫机制属于一种( )。
A.心理治疗方法 B.心理咨询的方式
C.自我保护的措施 D.心理适应性反应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影响新闻受众态度改变的情境因素有( )。
A.群体规定的情境 B.事先预告的情境
C.分散精力的情境 D.集中精力的情境
E.信息重复的情境
2.新闻节目主持人与自然人格包括( )。
A.全面整体的人 B.较高文化素养的人
C.持久统一的自我 D.有特色的个人
E.社会化的客体
3.新闻敏感的思维的特点有( )等。
A.发散性 B.敏捷性
C.灵活性 D.创造性
E.顿悟性
4.新闻传播者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主要有( )。
A.权威性 B.自尊心
C.喜爱性 D.可信性
E.睡眠者效应
5.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包括( )。
A.新闻的采制者 B.新闻本身
C.新闻的传播者 D.新闻的采访对象
E.新闻的接收者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新闻受众的接收动机
2.假设群体
3.主持人的应变能力
4.形象思维
5.新闻价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主持人媒介人格的要求。
2.简述我国新闻工作者心理障碍形成的社会原因。
3.作为编辑,平时要谦虚自信,尤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信息?
4.为什么说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
5.什么是受众的逆反心理?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受众的逆反心理?
五、论述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为什么说受众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往往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试述新闻敏感产生的过程中需创造哪些解决问题的条件?为什么?
六、应用分析题(共11分)
什么是向性?刘京林老师测量结果为新闻工作者的向性为中间型,并且年龄增长与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和人格内向的发展呈正相关的结论,对实际工作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