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早提出“文化霸权”理论的学者是( )
A.卢卡奇 B.葛兰西
C.哈贝马斯 D.马尔库塞
2.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
印证了( )
A.认识连贯论 B.认知不和谐论
C.实用论 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
3.针对信息革命实质的问题,美国学者贝尼格尔提出了 ( )
A.控制革命的观点 B.第三次浪潮的观点
C.媒介一人体的延伸 D.信息革命与信息爆炸
4.在“使用与满足”的早期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 )
A.面访记录法 B.心理实验法
C.实地调查法 D.内容分析法
5.20世纪30-40年代改进舆论调查方法,并取得研究成果的代表人物是( )
A.李普曼 B.卢因
C.盖洛普 D.拉斯韦尔
6.使受众的判断能力和主动精神受到不利影响的是( )
A.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 B.授予地位的功能失调
C.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 D.娱乐功能失调
7.美国政府在60年代为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而制作的著名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片是( )
A.《米老鼠与唐老鸭》 B.《猫和老鼠》
C.《芝麻街》 D.《汤姆历险记》
8.互联网是( )
A.单一型媒介 B.复合型媒介
C.第三媒介 D.传统媒介
9.传播活动是一种( )
A.客观现象 B.主观现象
C.心理现象 D.社会现象
10.把关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卢因指出信息在传播渠道中流通必经的( )
A.地区 B.门户
C.门区 D.枢纽
11.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信源的可信性 B.媒介的权威性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 D.内容的说服力
12.杂志在传播媒介的竞争中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A.增插静态图像 B.注意扩版
C.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D.模仿报纸的做法
13.创新与普及的研究表明,“知识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 )
A.社会政治结构 B.社会经济结构
C.社会教育结构 D.社会文化结构
14.在控制研究领域中,探讨传播者究竟为谁传播、为什么传播等重大问题的是( )
A.耶鲁学派 B.哥伦比亚学派
C.传统学派 D.批判学派
15.“有限效果论”注重考察的是具体传播活动的( )
A.微观效果 B.宏观效果
C.长期效果 D.潜在效果
16.会分散和冲淡受众对重大问题注意力的传播内容是( )
A.新闻性信息 B.娱乐性信息
C.消息性信息 D.维持性信息
17.有关自然灾害和战争威胁的报道,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 )
A.社会动员 B.社会规范
C.环境监测 D.社会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