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
|
|
|
|
|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非智力因素 32.理论驱动归纳 33.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34.心理防卫机制 35.亚健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什么是新闻心理学研究中的解释水平和特有水平?二者是什么关系? 37.概述新闻受众选择性的具体表现。 38.简述心理素质的含义及其构成。 39.什么是新闻写作中最主要的思维形式?它与新闻真实性原则有无矛盾? 40.简述受众选择与认同新闻信息的心理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41.在影响受众态度的诸多因素中,作为新闻传播者是怎样发挥影响的?请分别加以说明。 42.综合我国广播电视界对节目主持人媒介人格的探讨,大致可归纳出哪些共识(基本要求)?并请举出实例。 六、应用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43.请运用新闻敏感产生的心理过程原理分析下面实例。 1938年,著名记者黄钢想写一写八路军的不同凡响之处,手头也收集了不少素材,但就是苦于得不到鲜明生动的表现形式,于是索性搁笔不写。1939年春季的一天,他出去散步,在八路军总部的篮球场上,他看到了这样一幕:篮球场旁排着长长的队伍,战士们轮番上场,每场上10人,15分钟后再换10人。一位老军人也排在队伍里,轮到又一批人上场时,因老军人排在第十一个,排在第十位的一个小战士转身对这位老军人说,“您先上吧,我等下一批。”老军人挥挥手,“你们来吧,这场不该我。”黄钢定睛一看,老军人原来是朱德同志。顿时他灵感大发,从这件小事入笔,写出了报告文学《我看见了八路军》。 |
|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
|
相关新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