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感染 遗传、免疫精神
二、病理:全壁性肠炎,沟槽样或裂隙样纵行溃疡可深达肌层,粘膜隆起呈铺路卵石状,肠腔狭窄,穿孔引起局部脓肿,形成内瘘或外瘘,非干酪性肉芽肿连续性非节段分布,多在直肠乙状结肠,早期粘膜弥漫性炎症,病变局限于粘膜层与粘膜下层,反复发作出现炎性息肉,结肠变形缩短肠腔变窄。
三、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临床表现
腹痛:右下腹或脐周,痉挛性阵痛伴肠鸣,进餐后加重,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波及腹膜持续性腹痛和明显压痛;急性穿孔全腹剧痛和腹肌紧张。
腹泻:间歇转为持续,粪便为糊状无粘液脓血。
腹部肿块:右下腹、脐周
瘘管形成
2.全身表现
发热:间歇低热或中度热
营养障碍: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
3.肠外表现
杵状指、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黏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小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腹痛:左下腹或下腹阵痛,疼痛-便意-便后缓解,并发中毒性结肠扩张或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痛
腹泻:黏液血便,多为糊状,偶有便秘
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体征:左下腹轻压痛,重型和爆发型有明显压痛和鼓肠,中毒性结肠扩张和肠穿孔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
4.全身症状
中、重型有低至中度发热,高热提示合并症或急性爆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失衡
四、并发症
1.并发症肠梗阻、腹腔内脓肿、吸收不良综合征、偶可并发急性出血或大量便血,罕见中毒性结肠扩张。
2.肠外:胆石症、尿路结石、脂肪肝、直肠结肠癌变、肠大出血、肠穿孔
实验室检查:贫血、活动期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血白蛋白常降低,隐血试验常阳性,中重型血红蛋白下降,C-反应蛋白增高。
五、X线检查:肠道炎性病变,粘膜皱襞粗乱,纵行性溃疡或裂沟,鹅卵石征,假息肉,多发性狭窄,瘘管形成。
节段性分布,跳跃征,线样征。多发性浅溃疡,管壁边缘毛慥,小龛影。可有炎症息肉表现为多个小的圆或卵圆形充盈缺损。
粘膜粗乱或有细颗粒改变。
结肠袋消失,肠管变硬、变细呈铅管状。
结肠镜纵行溃疡,溃疡周围黏膜正常或增生呈鹅卵石样,肠腔狭窄,炎性息肉,病变肠段间粘膜外观正常。
深部活检可在固有层发现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或大量淋巴细胞聚集。
粘膜粗慥呈颗粒状,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附有脓性分泌物。
假息肉形成,结肠袋变钝或消失
六、诊断:青壮年患者有慢性反复发作性右下腹痛与腹泻、腹块或压痛、发热等表现,X线或结肠镜检查发现肠道炎性病变主要在回肠末端与邻近结肠且呈节段性分布者,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粘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者,排除其他疾病基础上具有结肠镜检特征性改变中至少1项及粘膜活检或具有上述X线钡剂灌肠检查征象中至少1项可以诊断。
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检查表现或典型X线钡剂灌肠检查表现也可诊断。
七、治疗:
1.一般治疗:高营养低渣饮食,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2.对症治疗,感染时给予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
氨基水杨酸制剂
免疫抑制剂
3.手术:紧急手术指征: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特别是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且伴严重毒血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