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
一、概念、病理改变和发病机制
1.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系病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锥体外系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2.本病主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缺失,造成内源性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的减少,乙酰胆碱(ACh)功能相对增强,出现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三联征。
3.造成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缺失的原因十分复杂,与之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老化、遗传因素(已发现存在基因突变)、环境毒素等多种因素的参与。
二、临床表现
1.中老年,尤其60岁以上多见,男略多于女。起病晚,渐进发展。
2.静止性震颤:是首发症状,有“搓丸样”动作,静止时明显,运动时减少或停止。多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波及四肢。
3.肌强直:呈“铅管样强直”或“齿轮样强直”。
4.运动减少:始动困难,随意运动减少和迟缓,呈现“面具脸”和“写字过小征”。
5.姿势步态障碍:身体屈曲姿势,步行时无上肢伴随动作,步伐变小,躯体前屈,呈慌张步态。
6.可有精神问题,常见的有抑郁及痴呆。
7.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流涎,多汗,直立性低血压及大小便障碍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中老年发病,有运动减少、肌强直、典型的静止性震颤三联征即可诊断。
2.鉴别诊断:应除外脑血管病变、中毒及药物、脑炎等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
四、治疗和护理
1.药物治疗
(1)复方左旋多巴:从小量开始,达最低有效量,70岁以上者首选
(2)受体激动剂:单独或合并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65岁以前可单独应用
(3)苯海索(安坦)及金刚烷胺:60岁以前病人可选用。
(4)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丙炔苯丙胺5~10mg/日(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5)抗抑郁药:50%患者可出现抑郁,选用米氮平(亦可减轻震颤)。
2.手术治疗
3.功能重建治疗:胎脑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