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入口
平面
横椭圆形 |
为真假骨盆交界面,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骨岬前缘。呈横椭圆形有4条径线。 |
入口
前后径 |
也称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骶岬前缘中点距离,平均11厘米,是胎先露部进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径线。测不到,通过测量骶耻外径和骶耻内径(对角径),来间接了解入口前后径。对角径-1.5~2cm = 入口前后径 |
入口
横径 |
两侧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平均约13厘米。为入口平面最长径线。测不到。
临床上,通过测量髂嵴间径和髂嵴间径,来间接了解骨盆入口横径。 |
入口
斜径 |
左右各一,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反之为右斜径,平均值约为12.75厘米。(手插入上衣斜兜的样子,左手=左斜径,右手=右斜径) |
中骨盆
平面
纵椭圆形 |
呈纵椭圆形,耻骨联合下缘-坐骨棘-骶骨下端,是最狭窄平面,所以最重要(具有产科临床意义)。直接影响胎头内旋转。有2条经线 |
中骨盆前后径 |
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过坐骨棘连线中点-骶骨下端距离,平均11.5cm。临床通过测量坐骨切迹宽度来了解其长度,若坐骨切迹能容纳3横指,提示无狭窄 |
中骨盆横径 |
即坐骨棘间径,为两坐骨棘的距离,平均10厘米,与分娩关系密切。可测得
骨盆内测量、肛诊均可以测量此径线。 |
骨盆出口平面
2个三角形
(菱形) |
2个三角形,共用一条底边,不在一个平面,两平面向上成角。此平面有4条经线: |
前三角 |
顶端:耻骨联合下缘,两边:耻骨弓,底边:坐骨结节间径 |
后三角 |
顶端:骶尾关节,两边:骶结节韧带,底边;坐骨结节间径 |
出口
前后径 |
耻骨联合下缘-骶尾关节,平均11.5厘米。 |
出口
横径 |
也称坐骨结节间径,为两坐骨结节内侧缘间的距离,平均9厘米,是胎先露通过骨盆出口的重要径线。可直接测得。若<8cm,则要测后矢状径。 |
出口前矢状径 |
耻骨联合下缘——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厘米。
就是前三角形的高。本教材无此项内容。 |
出口后矢状径 |
骶尾关节——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8.5厘米。就是后三角形的高。出口横径 + 后矢状径> 15cm,表明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一般大小的胎头可利用后三角经阴道娩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