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是骨外主治医师考试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把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习资料整理如下,请参考:
(一)解剖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30°~50°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
在肱骨髁内、前方有肱动脉、正中神经经过。在神经血管束的浅面有坚韧的肱二头肌腱膜,后方为肱骨,一旦发生骨折,神经血管容易受到损伤。在肱骨髁的内侧有尺神经(内上髁的后下方有尺神经沟),外侧有桡神经,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的侧方移位而受到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时,桡侧或尺侧移位未得到纠正,或骨折线经过骺板造成了骨骺损伤,骨折愈合后,可出现肘内、外翻畸形。
(二)分类、临床表现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多为间接暴所致,患者多有摔倒手着地的外伤史,肘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曲位。通常是近折端向前下移位,远折端向上移位,同时可以伴有侧方移位,但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此骨折近段向前下移位,极易压迫或刺伤肱动脉,再加上组织水肿、局部肿胀,容易会出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检查时要特别注意前臂肿胀程度,桡动脉搏动。
(三)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受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没有血循环障碍者。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复位失败;伤口较小的开放性骨折,污染不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受伤后,肘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肘后凸起,骨折端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骨折,少有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骨折后患肢处于屈曲状态,起到保护作用)。查体肘上方压痛,肘后可触到骨折端。X线可见近端向后下移位,远折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呈前上斜向后下的斜形骨折,同时可以伴有侧方的移位。
治疗:基本同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