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弥漫性肿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Budd-Chiari综合征、白血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
局限性肝肿大常可触到局部膨隆,见于肝脓肿、肝肿瘤及肝囊肿等。
肝缩小见于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门脉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触及肝质地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亦有意义。急性肝炎及脂甩肝时肝质地稍韧,慢性肝炎及肝淤血质韧如触鼻尖;肝硬化质硬,肝癌质地最坚硬,如触前额。肝脓肿或囊肿有液体时呈囊性感,大而表浅者可能触到波动感。肝边缘钝圆常见于脂肪肝或肝淤血。
10.腹部叩诊主要有哪些内容?
腹部叩诊可以验证和补充视诊和触诊所得的结果。其主要包括于叩知某些脏器的大小和叩痛,胃与膀胱的扩大程度,胃肠道亢气情况,腹腔内有无积气、积液和包块等。
11.如何叩诊肝相对浊音界及绝对浊音界?
用叩诊法确定肝上界时,一般都是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向下叩向腹部。叩指用力要适当,勿过轻或过重。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此处相当于被肺遮盖的肝顶部,故又称肝相对浊音界。再向下叩1-2肋间,则浊音变为实音,此处的肝不再为肺遮盖而直接贴近胸壁,称肝绝对浊音界。
12.肝浊音界扩大或缩小常见于哪些疾病?
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脓肿、肝炎、肝淤血和多囊肝等;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暴发性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和胃肠胀气等;
13.叩诊时发现腹腔积液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如何操作?
移动性浊音检查是判定腹腔积液的重要手段,方法是先让患者仰卧,腹中部由于肠管内有气体而在液面浮起,叩诊呈鼓音,两侧腹部因腹水积聚叩诊呈浊音。患者向左侧卧时,左侧腹部呈更大范围的浊音,上面的右侧腹部转为鼓音,再向右侧卧时,左侧腹腔转为鼓音,而浊音移至在下面的右侧腹部。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14. 如何通过叩诊鉴别大量腹腔积液与巨大卵巢囊肿?
巨大的卵巢囊肿,亦可使腹部出现大面积浊音,但其浊音为非移动性,鉴别点如下:卵巢囊肿所致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中腹部,鼓音区则在腹部两侧,这旱由于肠管被卵巢囊肿压挤至两侧腹部所致;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尺压试验也可鉴别。
15.耻骨上方叩诊浊音多见于哪些情况?
膀胱空虚时,因耻骨上方有肠管存在,叩诊呈鼓音,叩不出膀胱的轮廓:当膀胱内有尿液充盈时,耻骨上方叩诊呈圆形浊音区;在女性妊娠时子宫增大,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时,在该区叩诊也呈浊音,排尿或导尿后复查,如浊音区转为鼓音,即为尿潴留所致膀胱增大。腹水时,耻骨上方叩诊也可有浊音区,但此区的弧形上缘凹向脐部,而膀胱胀大时浊音区的弧形上缘凸向脐部
16.腹部听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听诊内容主要有:肠鸣音、血管杂音、摩擦音和搔弹音等。妊娠5个月以上的妇女还可在脐下方听到胎心音;
17.何为肠鸣音活跃、肠鸣音亢进、肠鸣音减弱、肠鸣音消失?
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称为肠鸣音。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肠蠕动增强时,肠鸣音达每分钟10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称肠鸣音活跃,见于急性胃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叮铛声,称肠鸣音亢进,见于机械性肠梗阻,此时腹部可听到高亢的金属性音调。如肠梗阻持续存在,肠壁肌肉劳损,肠壁蠕动减弱时,肠鸣音亦减弱。肠鸣音明显少于正常,或数分钟才听到1次,称肠鸣音减弱,常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胃肠动力低下等。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此时应重点听诊右下腹。可用手指轻叩或搔弹腹部,仍无肠鸣音,称为肠鸣音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