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鼻
1.鼻的外形 ①鼻梁塌陷为鞍鼻。见于鼻骨骨折、鼻骨发育不全和先天性梅毒。②鼻腔完全阻塞、鼻梁宽平、鼻如蛙状,为蛙状鼻,见于鼻息肉。
观察鼻的外形时还应注意其皮肤的改变。鼻梁部皮肤出现红色斑块,病损处高起皮面且向两侧面颊扩展为蝶型红斑,见于红斑狼疮;鼻部皮肤出现黑褐色斑点,见于日晒、肝脏病变或黑热病所致色素沉着;鼻部皮肤发红并有小脓疱或小丘疹,见于痤疮;鼻尖及鼻翼皮肤发红,并有毛细血管扩张、组织肥厚,见于酒糟鼻。
2.鼻翼扇动 吸气时鼻孔开大,呼气时鼻孔回缩,是高度呼吸困难的表现。常见午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等。
3.鼻中隔 正常人的鼻中隔稍向一侧偏移,很少能恰在正中。明显偏移而妨碍呼吸,称为鼻中隔偏曲。严重的高位鼻中隔偏曲可压迫鼻甲引起神经性头痛,弯曲部骨质刺激粘膜
可致出血。检查时用小型电筒照射一侧鼻子L,对侧鼻孔有亮光透过,为鼻中隔穿孔。该病患者可听见鼻中有哨音,多见于鼻腔慢性炎症、外伤等。
4.鼻粘膜及鼻腔分泌物 粘膜肿胀多见于急性鼻炎(常伴有鼻塞、流涕);粘膜肿胀并有粘膜组织肥厚多见于慢性鼻炎;鼻粘膜萎缩,鼻甲缩小,鼻腔干燥、宽大。嗅觉减退或消失为慢性萎缩性鼻炎。在各种刺激下,鼻粘膜会产生过多分泌物。清稀五色的分泌物为卡他性炎症,黄或绿色的粘稠分泌物为化脓性炎症。
5.鼻出血 单侧鼻出血多见于局部病变导致的血管损伤。如鼻和鼻窦外伤、鼻硿感染、鼻咽癌及鼻中隔偏曲。双侧鼻出血多见于全身性病变引起,如:①感染性疾病的高热期、流行性出血热等;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血液病;③高血压等血管病变;④维生素C、K等缺乏;⑤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肝脏疾病。
妇女发生周期性鼻出血,应考虑子宫内膜异位。
6.鼻窦 四对骨质空腔在鼻腔周围并与之相通,分别是:额窦、筛窦、上颌窦和蝶窦,统称鼻窦。鼻窦的位置参见图5-9.鼻窦区压痛多为鼻窦炎。患者常可表现出慢性鼻塞、流涕和头痛。检查额窦压痛时,一手扶住被检查者枕后,另一手向后上方按压眼眶上内侧;检查筛窦压痛时,扶住被检查者枕后,另一手拇指向筛窦方向按压鼻根与眼内眦之间;检查上颌窦压痛时,双手拇指置于被检查者颧部,其余手指分别置于被检查者的两侧耳后,固定其头部,双拇指向后方按压。
(四)口腔
1.口唇 正常人的口唇红润而光泽。口唇苍白为毛细血管充盈不足或血红蛋白减少,见于贫血、主动脉办关闭不全或虚脱。唇色深红为毛细血管过度充盈、血流增快,见于急性发热性疾病。唇色发绀为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血管重度收缩等,见于:①心脏内外有异常动、静脉分流通道,女口法洛四联症、先天性肺动静脉瘘;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栓塞;③心力衰竭、休克及暴露在寒冷环境;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口唇单纯疱疹多见于肺炎、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使用某种药物后(如磺胺)等。口唇与皮肤相交处发生成簇半透明小水泡,伴有痒或刺痛,多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干燥并有皲裂,见于重度脱水患者。口角糜烂见于核黄素缺乏。口唇突然发生非炎症性无痛性肿胀,见于血管性水肿。唇裂(兔唇)为口唇先天性畸形。
2.口腔粘膜 正常人的口腔粘膜光洁呈粉红色。出现蓝黑色的色素沉着多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在相当于第二磨牙处的颊粘膜出现白色针尖样白点,周围有微血管扩张的红晕,为麻疹粘膜斑,是麻疹的早期特征。在粘膜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见于各种出血性疾病或维生素C缺乏。口腔粘膜溃疡见于慢性复发性口疮,无痛性粘膜溃疡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乳白色薄膜覆盖于口腔粘膜、口角等处,为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感染),多见于体弱重症的病儿或老年患者,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