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以下各项中,哪项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协同作用的
A.子宫收缩 B.乳房发育 C.输卵管蠕动 D.子宫颈黏液的变化 E.基础体温上升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孕激素与雌激素有协同和拮抗两方面的生理作用。其中协同作用表现在对乳房的作用上。孕激素与雌激素协同作用,使乳腺腺泡增生发育。
2.★★★骨盆出口横径是
A.坐骨结节前端内侧缘之间的距离 B.坐骨结节前端外侧缘之间的距离
C.坐骨结节中段外侧缘之间的距离 D.坐骨结节后端内侧缘之间的距离
E.坐骨结节后端外侧缘之间的距离
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骨盆的出口横径也称坐骨结节间径,是两坐骨结节内缘的距离,正常值平均为9cm.
3.★★★下列哪项不是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A.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 B.使宫颈黏液黏稠,拉丝度降低
C.排卵后使基础体温上升0.3~0.5℃ D.对下丘脑有负反馈作用
E.促进钠、水潴留
本题正确答案:E
题解:孕激素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子宫颈黏液变黏稠,拉丝度降低,阻止细菌与精子进入宫腔;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兴奋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升高体温。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促进水、钠排出。
4.★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的角度,正常应为
A.50o B.55o C.60o D.65o E.70o
本题正确答案:C
题解:骨盆倾斜度是指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正常为65 o左右。
5.★★★下列哪项骨盆径线数值不正常
A.真结合径11cm B.对角径10cm C.坐骨结节间径9cm
D.出口后矢状径9cm E.坐骨棘间径10cm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真结合径即骨盆入口平面前后径,自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前缘正中之间的距离,平均值为11cm.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为对角径,正常值为12.5~13cm.坐骨结节间径或出口横径是两坐骨结节间的距离,为出口平面横径,平均值约为9cm,出口后矢状径为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8.5cm.坐骨棘间径为中骨盆平面横径,是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为10cm.
6.★★★关于骨盆出口,错误的是
A.前三角的顶端为耻骨联合的下缘,两侧为耻骨降支
B.后三角的顶端为骶尾关节,两侧为骶棘韧带
C.坐骨结节间的距离为出口横径
D.耻骨联合下缘至骶骨尖端距离为出口前后径
E.骶骨尖端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的距离为出口后矢状径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骨盆出口平面为骨盆腔下口,由两个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坐骨结节间径为两个三角共同的底。前三角平面顶端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耻骨降支;后三角平面顶端为骶尾关节,两侧为骶结节韧带。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的距离;出口横径:两坐骨结节内缘的距离;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7.★★★关于性激素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卵泡外膜细胞是排卵前产生雌激素的主要场所
B.在整个月经周期中,雌激素仅在排卵前出现一次高峰
C.在整个月经周期中,黄体的寿命为20天
D.在血循环中,雄激素的95%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相结合,无生物活性
E.雌二醇是雌三醇和雌酮的代谢产物,其雌激素作用最弱
本题正确答案:D
题解:排卵前雌激素由卵泡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协同产生;排卵后,由黄体细胞产生。故在一个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有两个高峰。雌三醇是雌二醇和雌酮的代谢产物,它们都在肝脏代谢,经尿排出。黄体一般只维持约14天。
8.★★★关于排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经来潮后,黄体萎缩 B.受精后,黄体转变为白体
C.每一月经周期中同时有多个生长卵泡成熟 D.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