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经穴总数( )穴。
82、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 )、( )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
83、凡末归入( )范围,而有具体的( )和( )的经验效穴,统称“经外奇穴”。
84、足三阴经在( )以下的排列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85、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为:肺、 大肠、 胃、 脾、( )、( )、( )、肾、( )、( )、( )、( )、肝。
86、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以后散布于( );督脉的别络从( )分出后散布于头,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以后散布于( )。
87、《四总穴歌》所说的“肚腹( )留,腰背( )求,头项( )寻,面口收”。是典型的循经取穴方法的具体应用。
88、《医学入门》说:“医而不明( ),犹入夜行( ),业者不可( )!”
89、晋代《针灸甲乙经》中记载经穴共( )穴。
90、阿是穴,又称( )穴、( )穴等,通常是指该处既不是( )穴,又不是穴,只是按压痛点取穴。
91、“阿是穴”之名见于唐代《( )》。
92、《灵枢·五邪》说:“以手疾( )之,快然乃( )之”。
9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穴所( ),各有处( )”。
94、腧穴作为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其作用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 )和( )两方面。
95、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 )、( )。
96、腧穴的主治规律:( )、( )。
97、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 )归类的腧穴,称为( )穴。
98、特定穴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 )、( )、( )、( )、( )、下合穴;在胸腹、背腰部的( )、( );在四肢躯干的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99、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称为( )、( )、( )、( )、( )的五个腧穴,合称“( )”。
100、《灵枢·九针十二厚》:“所出为( ),所溜为( ),所注为( ),所行为( ),所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