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胃痛,俗称“心口痛”,是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的消化道疾病,也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最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
急性胃炎多因化学、物理、微生物感染及细菌毒素等因素刺激,使胃表面细胞损害而造成的非特异性胃粘膜炎症。
慢性胃炎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多由急性胃炎迁延不愈而来。其实质是,胃粘膜遭受反复损害后,引起了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改变。
溃疡病可分为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胃酸、胃蛋白酶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基本因素。溃疡进一步发展时,可累及肌层或浆膜,引起胃穿孔。当胃部血管受到溃疡侵蚀时,可导致大出血。胃溃疡好发于胃小弯,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
胃神经官能症与精神因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当丘脑与中枢神经的正常活动受精神过度紧张或精神创伤干扰,以致不能有效地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引起胃分泌和运动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急性胃炎:起病急,常因摄入对胃有不良刺激的药物或饮食等引起。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可伴有腹泻。
慢性胃炎:起病缓慢,持续性上腹部隐痛、胀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不适。胃窦部胃炎者,可伴剑突下烧灼感,或反复出现消化道出血(黑便为主),但多可自动停止。
溃疡病:上腹部疼痛具有节律性,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至2小时发作;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餐后3至4小时发作,进食后疼痛可减轻或完全消失。胃溃疡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偏左;而十二指肠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偏右。其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钝痛、灼痛,或剧痛。常伴有暧气、反酸、饥饿感、恶心、呕吐等其他消化道症状。若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可出现呕血、黑便;若并发穿孔时,上腹剧痛、板状腹、休克。
胃神经官能症:以上腹部疼痛不适,伴反酸,剑突下烧灼感,食后饱胀消化不良等胃部症状。常伴有神经性呕吐,特点是进食后呕吐,呕吐后即可进食。
神经性暖气,特点是持续性暧气,且带有感情色彩,多在有人场合发作。神经性厌食,多为青年女性,以追求体态美而盲目节食而致的一种病态现象。同时还伴有健忘、多梦、失眠、倦怠、忧虑、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心悸、胸闷、烦躁易怒等神经官能症状。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不调,男性患者可见性功能减退、造精等症。
【诊断和鉴别】
急性胃炎:上腹部和脐周轻度压痛,听诊肠鸣音亢进。血液中白细胞数轻度增高,再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即可成立。在鉴别诊断中需与急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压痛、反跳痛,血液中白细胞数明显增加)、急性胆囊炎(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且向右侧肩背部放射;若有结石,可为阵发性绞痛,每在进食过量脂肪性食物而诱发。右上腹腹肌紧张,深吸气时胆囊有明显触痛,血液中白细胞数明显升高)相鉴别。
慢性胃炎: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能判断胃炎的所在部位及其性质。同样利用胃、十二指肠纤维内窥镜检查可与溃疡病等消化道疾病相鉴别。
溃疡病:胃溃疡多在上腹偏左有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多在上腹偏右有压痛。出血者,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胃肠X线钡餐检查对溃疡病具有确诊价值。
胃、十二指肠纤维内窥镜检查,是诊断溃疡病最可靠的方法。
胃神经官能症:要结合病史,密切随访,经较长时间的观察和各种临床检查,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方可对本病作出诊断。
【治疗】
推拿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小面积浅表性溃疡的医治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当您在外出旅游或公务活动时,身边又无药物的情况下,胃痛突然发作,推拿是一种良好的止痛方法。
1.常用手法按法、点法、揉法、拿法、摩法、擦法、搓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