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足内侧核骨下陷者中”;《神应经》:“大都后一寸,下一寸”;《循经考穴编》:“当是足大指本节骨后,内侧贴骨陷中赤白肉际。”《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注:“核骨在大指本节之后,然骨之前高骨是也。”
功效:扶脾土,和中焦,调气机,助运化。
主治:古代记述:热病先头颜痛,满闷不得卧,腹满,两颔痛,食不化,胸肋胀,肠鸣切痛,胃心痛,呕吐,霍乱逆冷,大便难,泄泻脓血,痔漏,鼓胀,腰痛不可俯仰,身重骨酸,脚气红肿。
近人报道:糖尿病。
方例:腹胀食不化、鼓胀腹中气大满:太白、公孙。
肠鸣:太白、公孙、大肠俞、三焦俞。
肠痈痛:太白、陷谷、大肠俞。
腹胀:太白、复溜、足三里。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其它:输(土)穴,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