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命门的部位从部位言,有右肾与两肾及两肾之间的区别。
(1)右肾为命门说:《难经》首先提出右肾为命门说。自《难经》之后,晋代王叔和、明代李梃等人均认为右肾为命门。其中,李梃《医学入门·命门赋》对命门的部位和生理功能论述得较为详尽:“命门下寄肾右,而丝系曲透膀胱之间,上为心包,隔膜横连脂漫之外,配左肾以藏真精,男女阴阳攸分,相君火以系元气,疾病生死是赖。”
(2)两肾总号为命门说:元代滑寿首倡此说,认为“命门,其气与肾通,是肾之两者,其实一耳。”明代虞抟明确提出“两肾总号为命门”,其在《医学正传·医学或问》中说:“夫两肾固为真原之根本,性命之所关,虽有水脏,而实有相火寓乎其中,像水中之龙火,因其动而发也。寓意当以两肾总号为命门,其命门穴正像门中之杖闑,司开阖之象也。”虞氏否定了左为肾右为命门之说,认为“若独指乎右肾为相火,以三焦之配,尚恐立言之未精也。”张介宾《类经附翼·求正录。三焦包络命门辨》也说:“是命门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命门。”
(3)两肾之间为命门说:此说首推明代赵献可。他在《素问·灵兰秘典论》“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的启示下,认为十二官之外,还有一个人身之主,即是命门。“命门即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当一身之中,《内经》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也,名曰命门,是真君真主,乃一身之太极,无形可见,而两肾之中,是其安宅也”(《医贯·内经十二官论》)。赵氏之说对后世影响很大,清代医家陈士铎、陈修园、林珮琴等皆认为命门部位在两肾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