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一类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泛的病毒性传染病,按引起发病的病毒不同可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又称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其中以甲、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乙肝病毒携带率为10.09%.
传播途径:
1、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性病人和感染者,经消化道即粪—口传染。
2、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肝炎患者的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有医源性、伤口感染和母婴垂直传播。
3、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血制品及伤口感染。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
临床表现潜伏期,甲型肝炎15~45天,平均30天;乙型肝炎45~160天,一般60~120天;非甲非乙型肝炎经肠道传播者14~60天,平均42天,经肠道外传播者70~145天;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类似。
1、急性肝炎起病缓慢,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胀痛、腹泻等。
①急性黄疸型肝炎:以甲型肝炎病者(HAV)感染多见,病程可分为质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历时2~4月,急性起病,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及上腹不适、腹胀痛、腹泻、肝区痛、肝功能异常等。可有上呼吸道症状,尿色逐渐加深,至黄疸期,尿色继续加深,似浓茶样,眼及皮肤黄染,肝、脾可肿大。至黄疸期皮肤。巩膜出现黄染,尿如浓茶,亦可有大便色变浅,皮肤痛痒等症。此时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
②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起病较缓,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便秘及肝区痛等。化验肝功能异常,主要是转氧酶升高。病程中不出现黄疸,其余症状与急性黄疸型的黄疸前期相似,亦有部分病人症状不明显而仅肝肿大和肝功能改变。
HAV引起的急性肝炎不转化为慢性,而HAV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HNANBV)引起的相当一部分转为慢性肝炎。
2、慢性肝炎以HAV感染多见,可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病程超过一年,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蜘蛛痣、肝掌、肝脾肿大。
3、淤胆型肝炎主要表现为长期(2~4个月或更长)肝内梗阻性黄疸,巩膜、皮肤黄染,皮肤痛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肿大而自觉症状较轻。
4、重症型肝炎①急性重症型肝炎:起病10天无其他原因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患儿烦燥不安、嗜睡、惊厥,甚至昏迷,肝功能检查异常。多有劳累、嗜酒、妊娠,合并感染等诱因,起病后10日内黄疸迅速加深,肝脏迅速缩小,腹水迅速增多,有出血倾向、肝臭,及嗜睡、烦躁不安、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程不超过3周;②亚急性重症型肝炎:起病10日以上出现重症型肝炎症状属此型,本型病程可达数月,易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③慢性重症肝炎:表现同亚急性重症型肝炎,但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体征及肝功能损害。
药方:茵陈15、白花蛇舌草15、大青叶10、车前草15、大黄8、、广藿香15厚朴10、柴胡15、云苓10、山桅12、丹参12、虎杖12、金银花12、田基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