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模式是医学对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理论认识,是医学科学领域中,一切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生物医学模式,是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上,把人看作纯生物体,运用分析实验的方法,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变量来说明,从而形成的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的总的观点。
现代医学的主要成就,都是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上,运用“医学还原论”的科学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如依靠生物学手段,建立起特异性病因学;分子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使医学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故“生物医学”,表达了现代医学发展的轨迹和赖以取得成就的科学方法论,概括了现代医学的总特征。
随着科学的发展,生物医学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由于生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把复杂的生命现象仅仅归结为物理、化学过程是不够的,社会的、心理的因素在生命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医学的明显缺陷是它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在它的框架中,没有给病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故在七十年代,医学界提出了医学模式的转换,将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指导医学的发展。
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它以人为中心,以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为背景,用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对生命、健康、疾病等重大医学问题作了广泛的讨论,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精神与形体以及形体内部的整体性联系,认为人体自身的结构与机能的统一、“形与神俱”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是其健康的保证,而这种人体自身的稳态及其与自然、社会环境协调的被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发生。因此,中医学在讨论生命、健康、疾病等医学重大问题时,不仅着眼于人体自身,而且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各种影响。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要求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既要顺应自然法则,因时因地制宜,又要注意调整病人因社会因素导致的精神情志异常,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由上分析可见,中医学早就从宏观上勾画出了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全部构架,并且给这一现代医学模式增添了新的内容——天人相应观。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可概括为“自然—社会—形神”医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