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师>复习指导>正文
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辅导:朴素的辩证法对医学的渗透

www.zige365.com 2010-4-6 16:23:19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先秦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出现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这些科学的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对其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国时期,哲学家们认为世界上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由无形的精气(即气)变化而成的,即所谓“有形生于无形”,“气变而有形”。但这无形之气是从哪里来的,并没有搞清楚。到东汉,唯物论者才明确肯定了气是最初的,即所谓元气。如何休的《公羊传解诂》说:“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自然界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本原于气,人类当然也是气变化而成的。如《易传·系辞下》说:“精气为物”;王充的《论衡·论死》指出:“气凝为人”。这无疑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认识。更为重要的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们已经认识到气是充满人体的,气的不断运动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如《管子·内业》说:“精(气)自生,其外安荣,内脏以为泉源。”《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精气学说体现了古代哲学中朴素的唯物论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对其唯物主义生命观的建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医学认为,精是人体生命的本原物质,它先身而生,具有遗传性,“人始生,先成精”,没有精就没有生命。此精是指禀受于父母的精,父母之精相合,构成了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产生了新的生命个体。气由精化,也可从自然界获得,气的不断运动推动着人体的生命进程。因而气既是人体的组成部分,又是含有巨大能量,具有很强活力的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推动生命进程的动力。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哲学中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推动了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阴阳的概念,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以后逐渐引申扩展,几乎把自然界所有的自然现象和事物都区分为阴阳两类,甚至把形成宇宙的本原物质——气,也分出阴阳来,即所谓“一气分阴阳”。由于气是万物产生、运动、变化的根源,于是阴阳也就与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人们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易传·系辞下》),“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礼论》)。甚至将陨石的坠落、地震的发生,亦认为是阴阳相错相荡的结果。于此,人们把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概括为“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与医学的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阴阳学说。它不但用以解释与人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用以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并指导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则谓“阴平阳秘”;用于解释人体的病理,则谓“阴阳失调”;用于诊断,则云“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用于治疗,则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因此,阴阳学说几乎渗透到从理论到临床的每一角落,已经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最早是指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又称“五材”。以后被用来概括世间万物的属性。此时的五行已不是那五种物质的本身,而是其属性的归纳,即《尚书。洪范》所谓“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战国时期的邹衍首先肯定了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的五行相克顺序。从《管子》、《吕氏春秋》等书将五时与五行相配的顺序看,五行相生顺序在此也基本形成。五行相生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五行相克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是具有辩证法思想的。

  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主要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联系与病理影响,并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它用事物的五行归类及生克规律,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进一步确立了中医学的基本观点——整体观。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辅导:调整阴阳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辅导:扶正祛邪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辅导:正治与反治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辅导:治标与治本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辅导:既病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