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师>复习指导>正文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辅导:温热病证治(八)_六经辨证和三焦辨证

www.zige365.com 2010-4-12 14:37:42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2.虚热证除主证外,兼见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小便黄、舌红绛、脉沉细数。治疗用清热、救阴法,以黄连阿胶汤为主方。

  (六)厥阴病

  为六经病证的后期阶段,病情较为复杂而危重。临床多呈寒热错杂的证候。

  其主证为:四肢厥冷或与发热交错出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利不止。治疗要温清并用,如属蛔厥者,可用乌梅丸之类治疗。

  二、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是温热病辨证的又一方法,弥补了卫气营血辨证的不足。它既代表人体上、中、下三部病变的所在,也代表温病的一般发展过程(初、中、末三个阶段)。

  (一)上焦证候

  包括肺和心包两个部分的病证。

  1.肺病发热、微恶寒、咳嗽,气喘,脉浮数(可见于温病卫分证)。

  2.心包病高热夜重、躁扰不安或神昏谵语、口不甚渴,舌质渐现红绛(可见于温病逆传营分之证)。

  (二)中焦证候

  包括胃、大肠、脾病的证候,可分为燥热和湿热两个类型。

  1.胃肠燥热发热、不恶寒反恶热、面红目赤、腹满硬痛而拒按、便秘、尿短赤,或热结旁流(大便燥结不通,有时泄出黄臭粪水,不见燥屎泄出),下利灼肛。苔黄干糙,甚则色黑而起芒刺,脉洪大或沉数有力(可见于气分证)。

  2.中焦湿热发热不高,午后较甚,胸脘痞闷、恶心、头重身倦、渴不多饮、便溏、苔黄腻、脉缓或濡数(可见于温病的湿温证)。

  (三)下焦证候

  包括肝与肾两个部分的证候。如邪热耗伤肾阴可见手足心热、咽干、心烦不寐等症状。肾阴亏损导致肝阴不足,肝风内动,可见手足抽动;头晕目眩,甚则突然昏倒等症状(可见于温热病的末期)。

  三、小结

  1.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是外感热性病的三种辨证方法。六经辨证最早,是各种辨证的先导,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对外感热病的认识还不够完全,随着医学的发展,这种辨证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多种热病辨证的需要,于是又创立了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从而补充了六经辨证的不足,这样就形成了祖国医学对外感热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较为完整的理论。

  2.外感热病可分为“伤寒”与“温病”两大类。一般说来,六经辨证主要是用于外感风寒之邪所致的病证,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主要是用于外感温热之邪所致的病证。

  3.六经病证可以概括为三阳病(即太阳、少阳、阳明)、三阴病(即太阴、少阴、厥阴)两大类。三阳病的特点是:发病之始,其病程较短,正邪激烈抗争,症状的表现多呈亢奋性,在八纲辨证中属表实热。三阴病的特点是:正气已趋于衰微,症状的表现多呈衰退性的,在八纲辨证中属里虚寒。

  临床上,六经病证既可发于阳,也可发于阴。它的一般传变规律是:阳经多从太阳经开始,然后传入阳明或少阳;如正气不足,也可传入阴经。阴经多从太阴开始,然后传入少阴、厥阴。这是顺经传。也有越经而传的,如太阳病可传入太阴病。

  4.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虽然都用于温病,但前者主要是由表入里、从“横”的方面来认识疾病的,而后者是由上到下、从“纵”的方面来认识疾病的,它补充了前者的不足。临床上,多以前者为主。

  三焦病证的一般传变规律是,温热病首先侵犯上焦,并由上焦传向中焦、下焦。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辅导:浅析“呼出心与肺,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辅导:温热病证治(七)_小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辅导:温热病证治(六)_保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辅导:温热病证治(五)_血
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辅导:温热病证治(四)_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