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浮脉
【脉象】轻取即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表证,虚证。
【脉理】外邪侵袭肌表,卫气抵抗外邪,则脉气鼓动于外,故见脉浮。若久病体虚,阴虚阳浮,或气虚不能内收,则脉浮而无力。
2.沉脉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脉理】邪郁在里,气血壅滞,不能鼓动脉气外现,故脉沉而有力;若阳气不足,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而无力。
3.迟脉
【脉象】脉来缓慢,一息不足四至。
【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脉理】寒凝气滞,血行不畅,或阴寒内盛,阳气失于温运,血行缓慢,故见脉迟而有力;若阳气虚弱,无力推动血行,则脉迟而无力。
4.数脉
【脉象】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脉理】邪热亢盛,血行加速,故见脉数而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则脉细数无力。
5.虚脉
【脉象】三部脉举寻按皆无力。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不足。
【脉理】气虚血行无力,血虚脉道不充,故脉按之空虚无力。
6.实脉
【脉象】三部脉举寻按皆有力。
【主病】实证。
【脉理】邪气盛而正不衰,邪正相搏,故脉应指有力。
7.洪脉
【脉象】脉来洪大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热盛。
【脉理】阳热亢盛,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见洪脉。
8.细脉
【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主病】诸虚劳损,湿证。
【脉理】气血不足,脉道不充,血行无力,或湿邪阻压脉道,故见细脉。
9.濡脉
【脉象】浮而细软。
【主病】主诸虚,湿证。
【脉理】阴虚不能敛阳,阳气外浮,则脉浮软。精血不足,脉道不充,则脉细弱;湿邪阻压脉道,也可见濡脉。
10.滑脉
【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
【主病】痰饮,食滞,实热证。
【脉理】实邪壅盛于内,气实血涌,脉道充实,往来流利,故脉来应指圆滑。脉滑而和缓者,可见于体质强壮的常人和孕妇,为生理性滑脉。
11.涩脉
【脉象】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主病】气滞血瘀,精血不足。
【脉理】精血不足,不能濡养经脉,使血行不畅,或气滞血瘀,阻滞脉道,血行受阻,故见涩脉。
12.弦脉
【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主病】肝胆病,痛证,痰饮。
【脉理】肝失疏泄,疼痛、痰饮,均使气机不利,经脉拘急,脉气紧张,故见弦脉。
13.紧脉
【脉象】脉来绷急,状如牵绳转索。
【主病】寒证,痛证,宿食。
【脉理】寒邪使脉道收引,脉气紧张;宿食停积,气机阻滞,而见紧脉;剧痛时也可使脉道拘急紧张,故也可见紧脉。
14.结脉
【脉象】脉来迟缓,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瘀血证。
【脉理】寒痰瘀血,阴盛气结,阻滞阳气,使脉气不续,故见结脉。
15.代脉
【脉象】脉来缓慢,时而一止,止有定数,良久复来。
【主病】脏气衰微,风证、痛证。
【脉理】脏气衰微,元气不足,脉不接续,故见代脉。风证、痛证因邪气侵犯经脉,致脉气阻滞而不相衔接而见代脉。
16.促脉
【脉象】脉来急促,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等实邪阻滞。
【脉理】阳热亢盛,热迫血行,故脉来急数;热消灼津液,津血亏少,心气受损,使血气不相续,故脉有歇止;或气血痰食瘀滞,则邪正相搏,阻滞脉气,故见促脉。
在临床,病情错综复杂,可能会有两种以上的致病因素同时侵犯机体,所见的病脉也不只是单一的脉象,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脉象同时出现。这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脉象复合而成的脉,就叫“相兼脉”,又称“复合脉”。相兼脉的主病,相当于各组成脉象主病的总和。如浮数脉,浮脉主表,数脉主热,即主表热证;又如,沉迟而有力脉,沉脉主里,迟脉主寒,有力为实证,则为里实寒证。余可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