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色、舌形和舌态的变化。
(1)望舌色:指观察舌颜色的变化,常见的有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四种。
①淡白舌
【舌象特点】舌色较正常舌色更浅淡者,称淡白舌。
【临床意义】主虚证、寒证和气血两虚。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为阳虚寒湿证;若淡白不泽,或舌体瘦薄,则属气血两虚证。
②红舌
【舌象特点】舌色较淡红色要红,呈鲜红色者,称红舌。
【临床意义】主热证。有虚实之分。舌色稍红或舌边尖红,多见于外感表热证初起;若舌鲜红而起芒刺,伴见黄厚苔,多属实热证;若舌鲜红而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为阴液亏损的虚热证。
③绛舌
【舌象特点】舌色比红舌更深,呈暗红色者,称绛舌。
【临床意义】主热入营血、阴虚火旺证。舌红绛而有苔者,多由外感热病加重,热入营血或内伤杂病,脏腑阳热偏盛所致,属实热;舌红绛少苔、无苔或有裂纹,多属热病后期,阴液大伤或阴虚火旺。
④紫舌
【舌象特点】舌质呈紫色,或舌面上有青紫色斑点者,称为紫舌。舌淡白而泛现紫色者,为淡紫舌;舌红绛而泛现紫色者,为绛紫舌。若舌面上出现青紫色的斑点,不高出舌面,大者为瘀斑,小者为瘀点。
【临床意义】主瘀血、寒证、热证。舌色紫暗或见瘀斑瘀点,多为气滞血瘀;舌绛紫,舌苔少而干者,为热毒炽盛;舌淡紫或青紫,舌苔润滑者,多为虚寒证,或寒凝血瘀证。
(2)望舌形:指观察舌体的形状,包括舌的老嫩、胖瘦、裂纹和芒刺等内容。
①老嫩舌
【舌象特点】舌质纹理粗糙,坚敛苍老,舌色较暗者,称为老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较淡者,称为嫩舌。
【临床意义】老舌主实证、热证;嫩舌主虚证、寒证。
②肿胀舌
【舌象特点】舌体肿大,甚则舌肿胀而不能回缩口中者,称为肿胀舌。
【临床意义】主热证、中毒。鲜红肿胀,为心脾积热;青紫晦暗而肿胀,为药物或食物中毒。
③胖大舌
【舌象特点】舌体比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满口者,称为胖大舌。若舌胖大且有齿痕,则称为齿痕舌(齿痕舌也有舌体不胖大者)。
【临床意义】主水湿痰饮证。舌色淡白而舌体胖大,多为脾肾阳虚,水津不布;舌体不胖而有齿痕,伴舌质淡嫩,多为气血两虚。
④瘦薄舌
【舌象特点】舌体瘦小而薄者,称为瘦薄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证。舌体瘦薄而色淡者,多见于气血两虚;舌体瘦薄而色红绛,舌干少苔或无苔,多是阴虚火旺。
⑤裂纹舌
【舌象特点】舌面上有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者,称裂纹舌。
【临床意义】主热证、精血亏虚。舌红绛而有裂纹,为热盛伤津或阴虚火旺,耗损阴液所致;舌淡白而有裂纹,为血虚不荣。有些健康人舌上有裂纹,上面覆有舌苔,无其他不适症状,不视为病态。
⑥芒刺舌
【舌象特点】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者,称为芒刺舌。
【临床意义】多为邪热内盛。舌尖芒刺为心火亢盛,舌中芒刺为胃肠热盛,舌边芒刺为肝胆火盛。
(3)望舌态:指观察舌体的动态变化,常见的有强硬舌、痿软舌、震颤舌、吐弄舌等。
①强硬舌
【舌象特点】舌体失其柔和,屈伸不利,或板硬强直,不能转动者,称为强硬舌,或称“舌强”。
【临床意义】主热入心包,热盛伤津,风痰阻络证。舌强硬而舌红绛少津,多见于热入心包、热盛伤津;舌强硬而舌苔厚腻,多见于风痰阻络;突然舌强语言謇涩,伴有肢体麻木、眩晕者,多为中风先兆或中风。
②痿软舌
【舌象特点】舌体软弱,伸缩转动皆无力者,称痿软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阴液亏耗。久病舌淡白而痿,是气血两虚;新病舌干红而痿,为热灼津伤;舌红绛而痿,多阴亏已极。
③歪斜舌
【舌象特点】伸舌时,舌体不自主地偏向一侧者,称歪斜舌。
【临床意义】多见于中风或中风先兆。舌淡红而歪斜,多是风痰阻络,病势轻;舌红少津而歪斜,为肝阳化风,病势重。
④颤动舌
【舌象特点】舌体不自主地颤抖不定者,称颤动舌。
【临床意义】主肝风内动。舌质淡白而颤动者,多为血虚生风;舌红绛而颤动者,为热极生风;舌红少苔而颤动者,多为肝肾阴虚。
⑤吐弄舌
【舌象特点】舌伸出口外,久不回缩者,称为吐舌;舌伸出口外,旋即回缩,或反复舐口唇周围者,称为弄舌。
【临床意义】主心脾有热或小儿惊风先兆。舌红而吐弄,为心脾有热;舌绛紫而吐弄,为疫毒攻心;小儿弄舌,多是惊风先兆,亦见于智力低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