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瘀血的基本概念:是指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致病因素,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行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的血液。
(2)瘀血的形成:导致瘀血形成的原因,仍不外乎外邪入侵、情志所伤、饮食、劳逸以及外伤等。其形成瘀血的机制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气虚: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又能摄血。气虚,一方面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行迟缓涩滞形成瘀血;另一方面,气虚不能固摄血液,可导致血溢脉外而为瘀。
2)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血亦滞。气机阻滞,影响血液正常运行,使血液迟滞不畅而致瘀血。
3)血寒: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外感寒邪或阳气虚损等,不能温煦推动血液运行,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成瘀。
4)血热:热入营血,血与热互结,邪热迫血妄行,血液粘滞不畅或热邪灼伤脉络,血溢脉外,积存体内,均可形成瘀血。
5)出血:各种外伤,如跌打损伤、负重过度、金刃所伤、手术创伤等,致使脉络破损,使血离经脉;或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而致出血;或妇女经血不畅,所出之血不能及时排出或消散,积滞于体内则成瘀血。
(3)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瘀血的病证虽然繁多,但其临床表现有以下共同特点:
1)疼痛:一般多表现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益甚。
2)肿块: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在体内多为癥块,质硬,或有压痛。
3)出血:瘀血阻滞脉道,使气血运行受阻,血不循经而导致出血,其血色紫暗或夹有瘀块。
4)舌象变化: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等。
5)脉诊:常见沉涩、细涩或结代等脉象。
6)望诊:久瘀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皮肤紫癜、红缕赤痕。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