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是八纲的总纲,即将表里、寒热、虚实再加以总的概括。《类经.阴阳类》说:“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病变虽多,其本则一”,指出了证候虽然复杂多变,但总不外阴阳两大类,而诊病之要也必须首先辨明其属阴属阳,因此阴阳是八纲的总纲,一般表、实、热证属于阳证,里、虚、寒证属于阴证。阴证和阳证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等已述于表里、寒热,虚实六纲之中。但临床上阴证多指里证的虚寒证,阳证多指里证的实热证。
(一)阴证
阴证是体内阳气虚衰、阴偏盛的证候。一般而言阴证必见寒象,以身畏寒,不发热,肢冷,精神萎靡,脉沉无力或迟等为主证。由脏腑器官功能低下,机体反应衰减而形成,多见于年老体弱,或久病,呈现一派虚寒的表现。
(二)阳证
阳证是体内阳气亢盛,正气未衰的证候。一般而言阳证必见热象,以身发热,恶热,肢暖。烦躁口渴,脉数有力等为主证。由脏腑器官机能亢进而形成,多见于体壮者,新病,初病呈现一派实热的表现。
阴证与阳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参考下表:
阴证与阳鉴别表
证侯
四诊 |
阴 证 |
阳 证 |
望 |
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倦怠无力,萎靡不振,舌质淡而胖嫩,舌苔白而润滑 |
面色潮红或通红,狂躁不安,口唇燥裂,舌质红绛,舌苔厚,甚则燥裂,或黑而生芒刺 |
闻 |
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气短 |
语声壮历、烦而多言,甚则狂言,呼吸气粗,喘促痰鸣 |
问 |
饮食减少,喜温热,口不渴,口淡无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或少 |
口干口苦,喜凉,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 |
切 |
疼痛喜按,身寒足冷,脉沉,细、涩、迟、弱、无力 |
疼痛拒按,身热足暖,脉浮,洪、滑、数、实而有力。 |
(三)亡阴与亡阳
亡阴与亡阳,是疾病过程中两种危险证候,多在高热,大汗不止,剧烈吐泻,失血过多有阴液或阳气迅速亡失情况下出现,常见于休克病人。亡阴亡阳虽属虚证范围,但因病情特殊且病势危笃,而又区别于一般虚证。
亡阴与亡阳的临床表现,除原发疾病的各种危重症状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汗出。但亡阴之汗,汗出热而粘,兼见肌肤热,手足温,口渴喜饮,脉细数疾而按之无力等阴竭而阳极的证候;亡阳之汗,大汗淋漓,汗凉不粘、兼见畏寒倦卧,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阳脱而阴盛的证候。由于阴阳是互根的,阴液耗竭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散越,阳气衰竭则阴液无以化生而枯竭,所以亡阴与亡阳的临床表现,难于截然割裂,其间可迅速转化,相继出现,只是有先后主次的不同而已。
亡阴与亡阳的治疗都以扶正固脱为主。亡阴者,应益气敛阴、救阴生津,大补元气以生阴液而免致亡阳,常用方有生脉散;亡阳者,应益气固脱、回阳救逆,常用方有独参汤、参附汤等。
亡阴与亡阳的证治,参见下表。
亡阴亡阳的鉴别表
|
汗 |
四肢 |
其它症状 |
舌 |
脉 |
治则 |
亡阴 |
汗热、味咸而粘 |
尚温畏热 |
面色潮红、全身灼热、烦躁、昏迷、气促、渴喜冷饮 |
红绛而干 |
细数疾而按之无力或虚大 |
益气敛阴
救阴生津 |
亡阳 |
汗冷、味淡不粘 |
厥冷畏寒 |
面色淡色,全身发凉、淡漠、昏迷、气微、口不渴或喜热饮 |
淡白滑润 |
微细欲绝或浮而空 |
益气固脱
回阳救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