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师>复习指导>正文
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指导_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经验

www.zige365.com 2009-9-28 10:11:22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带状疱疹在祖国医学中称为“缠腰火丹”、“串腰龙”。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本病常突然发生,初期表现为红斑和簇集的水泡,沿一侧神经作带状分布,伴有局部灼痛、窜痛。中医用清肝泄热、健脾除湿法治疗本病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也有部分老年患者在皮损消退后,后遗的神经痛往往顽固难治,甚至经年不愈。运用益阴活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一定疗效,

  1.临床资料 在本观察的19例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4.7岁。病程2个月~2.5年,平均病程7个月。经过中药清肝泻热、健脾除湿、理气活血治疗者9例,经过西药抗病毒以及营养神经治疗者5例,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者5例。后遗颜面部三叉神经痛者11例,后遗躯干部肋间神经痛者5例,后遗四肢神经痛者3例。

  2.治疗方法 以《医林改错》的身痛逐瘀汤配合增液汤加减为主方。药物组成:秦艽10g,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15g,没药6g,五灵脂6g(包煎),地龙10g,生地20g,元参15g,天麦冬各10g,疼痛发于头部者加川芎10g,蜈蚣3条;发于躯干部加元胡10g,香附15g;发于上肢者加姜黄10g;发于下肢者加牛膝10g,胃脘部不适,大便溏泄可酌加砂仁6g,山药20g以开胃健脾;大便干结可加酒川军6g以通便泄热。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3.治疗结果 经过1~3个月的连续治疗,疼痛完全缓解者12例,疼痛较前明显减轻者5例,有2例因未见明显疗效分别于治疗的42天和65天后放弃治疗。总有效率为89.5%。在11例面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完全缓解5例,明显减轻4例,无效2例。在5例躯干肋间神经痛患者中,有4例完全缓解,1例明显减轻。3例四肢神经痛患者全部治愈。5例痊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早期均经过正规的中药治疗,而2例无效患者早期均未用中药治疗过。这就提示早期中药正规治疗可能对保护带状疱疹患者的受损神经有一定的作用,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4.典型病例 乔某,男性,62岁,1998年4月7日初诊。患者于1994年12月感冒后,在头面部出现簇集的红斑、水疱,伴有烧灼痛。在某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经用中药、西药治疗月余后疱疹消退,痂皮脱落,但疼痛有加重之势。曾在多家医院用维生素、芬必得、中药等治疗,均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科就诊。当时患者左侧前额、头皮刺痛不可触碰,以夜间为甚。左侧颊部、口角麻木,口干寐差,大便偏干。查:左前额可见散在的片状色素减退斑,左面部略有感觉障碍,舌质暗红少苔,脉沉细涩。证属肝肾阴亏,瘀血阻络,治以益阴清热,活血通络。用用基本方:加川芎10g,蜈蚣3条,酒川军6g。服药15剂后,疼痛减轻,情志好转,大便不干。原方去酒军继续服20剂,疼痛完全缓解,病告痊愈。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5.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受病部位灼痛、窜痛、刺痛,而且疼处固定不移,频繁发作,经久不愈。中医辨证应归于“瘀”证范畴。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单纯运用活血通络或行气化瘀法治疗又往往难收全功。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只注意到了化瘀祛邪的一面,而忽略了益阴扶正的一面。因年老之体每多气虚阴亏,又因热病日久或过用苦寒除湿之品,都可进一步劫伤阴液,从而使阴津更加不足。本文1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干唇燥,毛枯肤稿,舌红少苔,夜热早凉等阴虚症状,这也充分证实了上述观点。

  另外,血瘀与阴虚密切相关。阴虚是诸多致瘀因素的病理枢机,是血瘀证的重要病理基础。如阴液不足,可导致脉络枯涩,血行迟滞,易于产生瘀血。如果以养阴之品濡润脉道,增水行血则有利于血液的运行。而且阴津为血液的组成成分,水津充足,血能畅行。现代研究还表明,养阴可补充人体多种营养,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之作用,有助于受病神经的修复。因而,益阴扶正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重要作用,在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另一个方面。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辅导_中医针灸毫针刺法异常
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指导_更年期妇女冠心病心绞痛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指导_多发性神经炎(“周围
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指导_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辅导_肌萎缩侧索硬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