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1.定义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患。哮指喉间哮鸣,喘指呼吸气促。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
2.发病情况
本病四季均可发病,尤好发于春秋两季,秉承遗传或为过敏体质。遇气候骤变,寒温失常而引发。鱼腥发物、花粉、绒毛及特殊气味也可诱发。
3.小儿哮喘较之成人哮喘有其特点
本病在小儿各个年龄阶段皆可发病,婴幼儿及学龄前期最为多见。重视预防,治疗及时,年长后能够痊愈;发作频繁,长期不愈者,则可成为终身痼疾。
[病因病机]
病因
1. 内因:伏痰内蕴。与素体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2. 外因:感受外邪,接触异气,嗜食甜、咸、腥、辣等。
病机
小儿时期,肺脾肾三脏常虚。肺虚失于气化,脾虚失于运化,肾虚失于摄纳,水液代谢失常,伏痰留饮内蓄;外邪乘虚而入,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肺失宣肃,气逆痰动而为哮喘。
[诊 断]
1. 常突然发病,发作之前多有鼻痒、喷嚏、流涕、咳嗽等先兆症状。发时气急、喘促,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
2. 有诱发因素,如气候骤变,感凉受热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
3. 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呼气延长。如有继发感染可闻及湿性啰音。
4. 可有婴儿时期湿疹病史或者家族哮喘史。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寒热
2)辨虚实
治疗原则 哮喘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故以攻邪为先;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则以扶正为要。攻邪有散寒、清热、涤痰、降气之分;扶正有养肺、健脾、益肾之别。临证需审证择之。
分型论治
1.发作期
(1)寒性哮喘
[症状] 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多白沫,形寒无汗,鼻流清涕,面色晦滞,舌淡红,苔白腻,脉浮滑。
[治法] 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方药] 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性哮喘
[症状] 咳嗽气喘,声高息涌,痰黄粘稠,喉间哮鸣,胸膈满闷,身热面赤,口干咽红,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化痰热,定喘止咳。
[方药] 麻杏石甘汤、定喘汤加减。
(3)寒热夹杂[症状] 咳喘哮吼,畏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喷嚏,咯痰粘稠色黄,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滑数。
[治法] 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方药] 大青龙汤加减。
(4)虚实夹杂
[症状] 哮喘持续不已,病程较长,面色欠华,常伴发热,咳嗽,喉间有痰,舌淡,苔薄白,或舌红,苔少,脉细弱。
[治法] 祛邪扶正,标本兼顾。
[方药] 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加减。
2.缓解期(1)肺气虚弱
[症状] 面色白,气短懒言,倦怠乏力,容易出汗,素易外感,纳食不香,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 补肺固表。
[方药] 玉屏风散加减。
(2)脾气虚弱
[症状] 面黄少华,时有痰齁,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缓无力。
[治法] 健脾化痰。
[方药] 六君子汤加减。
(3)肾气虚弱
[症状] 畏寒,畏冷,动则气短,面白自汗,腰膝酸软,遗尿或夜尿增多,舌淡,苔白,脉沉而无力。
[治法] 补肾固本。
[方药] 金匮肾气丸加减。
外治疗法 白芥子、延胡索各21g,甘遂、细辛各12g,共研细末,分成3份,每隔10天使用1份。用时取药末1份,加生姜汁调稠如1分钱币大小,分别贴在肺俞、心俞、膈俞、膻中穴,贴2~4小时揭去。若贴后皮肤发红,局部出现小疱疹,可提前揭去。贴药时间为每年夏天的初伏、中伏和末伏,连用3年。
[预防与护理]
预防
1. 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防止复发。
2. 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有外感及时治疗。
3. 发病季节避免过度活动和情绪激动,以免诱发。
护理
1. 居室宜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避免接触特殊气味。
2. 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食生冷油腻、甜咸腥膻,以免诱发哮喘。
3. 发作持续时间较长者,应注意观察面色、神志、心率、脉象,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险逆之候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