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1.定义肺炎喘嗽是小儿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涎上壅,甚则涕泪闭塞,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为主要特征。
2.发病情况
(1)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最常见;
(2)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婴幼儿多见;
(3)一般预后良好。年龄较小、体质差者,患病后容易反复,迁延难愈。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的虚弱患儿及感邪重者病情多重。
3.命名及历史沿革
清朝以前无肺炎喘嗽之命名,但有类似肺炎喘嗽发病及症状的描述。清代谢玉琼著《麻科活人全书》始有肺炎喘嗽这一命名。虽然是就麻疹期中出现肺闭喘嗽症状所立的一个证候名称,但“肺炎喘嗽”这一病名延用至今。
[病因病机]
病因
1.外因:感受风邪。
2.内因: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抵抗力差。
病机
肺炎喘嗽的形成,主要由于外邪侵犯于肺,使肺气郁阻,日久生热,肺热熏蒸,将津液变为痰浊,痰阻肺络,壅塞气道,不得宣通,因而上逆所致。其病位主要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窜心肝。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肺气郁闭之演变,痰热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温邪的侵袭,容易伤阴。若正气不足,而致邪毒内陷,更可出现各种危急的证候,以致病情缠绵不愈。
[诊 断]
概括为:热、咳、喘、煽。
1.发病较急,轻证仅有发热咳嗽,喉间痰鸣;重证则呼吸急促,鼻翼煽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若高热不退,则出现神昏痉厥,狂躁不安诸症。
3.肺部听诊可闻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
5.实验室检查,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若由病毒引起,则白细胞总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风寒风热 辨痰重热重 后期辨气虚阴虚 辨常证与变证
治疗原则 初期以宣散为主,使邪从表解;中期以涤痰开闭,清热定喘为主;后期以益气养阴,扶正祛邪为主;若出现变证宜清心开窍,或平肝熄风,或回阳固脱。
分型论治
1.常证
(1)风邪闭肺
▲风寒闭肺
[主要证候] 发热无汗,呛咳气急,不渴,痰白而稀,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不红,指纹青红,多在风关,脉象浮紧而数。年长儿童常诉恶寒体痛。
[治法] 辛温开肺,化痰止咳。
[方药] 三拗汤合葱豉汤。
▲风温闭肺
[主要证候] 发热恶风,咳嗽气促,微有汗出,口渴痰多,咽部红赤,舌苔薄白微黄,脉象浮数,此为轻证;重证则见高热不退,咳嗽频频,气急鼻煽,涕泪俱无。喉中痰鸣,口渴烦躁,面色红赤,小便黄少,大便不畅,舌苔黄,舌质红而干,指纹青紫,多在风关,脉象浮数而滑。
[治法] 辛凉解表,宣肺化痰。
[方药] 轻证用银翘散加减,重证用麻杏石甘汤加味。
(2)痰热闭肺
[主要证候] 发热较高,咳嗽而喘,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口唇紫绀,面赤口渴,喉间痰鸣,声如拽锯,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苔黄质红,脉象弦滑。
[治法] 清热宣肺,涤痰定喘。
[方药]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3)正虚邪恋
▲阴虚肺热
[主要证候] 潮热盗汗,面色潮红,口唇樱赤,干咳无痰,舌苔光剥质干红,脉象细数。
[治法] 养阴清热,佐以润肺止咳。
[方药] 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
[主要证候] 低热而不规则,起伏不定,面色白不华,容易汗出,咳嗽无力,喉中痰鸣,气喘不甚明显,精神疲倦不振,消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苔白滑,舌质偏淡,脉细无力。
[治法] 益气健脾,止咳化痰。
[方药] 人参五味子汤。
2.变证
⑴心阳虚衰
[主要证候] 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口唇发紫,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右胁下并可出现癥块,舌苔薄白,舌质略紫,脉象微弱虚数。
[治法] 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 参附龙牡救逆汤。
(2)内陷厥阴
[主要证候] 壮热神昏,烦躁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两目上视,呼吸浅促微弱,或间歇叹息,舌质绛红,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
[治法] 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方药] 羚角钩藤汤或牛黄清心丸。
其他治法
1.单方验方 2.敷贴疗法 3.拔罐疗法
[预防与护理]
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提倡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衣着要注意寒温适宜,较大儿童以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劳动,以增强体质,减少感冒的发生。
2.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新鲜及室内适当温度、湿度。
3.体弱儿或反复患肺炎患儿在好发季节可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或肌肉注射胎盘球蛋白以增加免疫力。
护理
1.及时清理鼻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喂水进食时应将患儿头部抬高,以免呛入气道。
2.定时变换体位,轻拍背部,以利痰涎咳出,促进啰音吸收。
3.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忌吃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食物,以免生痰助热。
4.对重症患儿要随时巡视,吸痰和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