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的部位与形态
肾位于人体腹腔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关于肾的具体形态,《类经图翼》有较详细的描述:“肾有两枚,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黄脂包裹,各有带两条。”以上描述,与现代解剖学基本一致。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2)肾主水液(3)肾主纳气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肾对于精气之闭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应有效应创造良好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
1. 精的概念、组成及功能:精,是精微、精华之意。中医学中的精,即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含义有两方面。
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虽然来源与功能有异,但均同归于肾,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2. 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肾所藏的精气可以转化为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兹分述之。
肾主生殖:生殖,即生育繁殖,即是人类繁衍后代的保证。中医学认为,生殖与肾的关系极为密切。肾的精气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是促进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基础。人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就逐渐充盛,到了青春期(男子二八,女子二七),肾的精气进一步充盛,体内产生了一种叫“天癸”的物质,这时人的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男子出现排精,女子月事以时下,从而具备了生殖能力并维持到一定的年龄。从中年进入老年,肾中精气逐渐衰竭,“天癸”这种物质也逐渐消失,生殖能力即逐渐地丧失。
肾气促进生长发育:人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和肾中精气的盛衰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
可见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如果肾的精气虚衰,必然会给人体带来相应的病理变化。此外,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的理论,对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保养肾中精气,是中医防止早衰、延年益寿的核心内容。目前所研制的抗衰老药物,亦以补肾药物为主。
此外,中医学认为,精血互相化生,肾精可以化生为血液,如《诸病源候论》说:“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肾精生血理论,对中医临床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 肾中精气与肾阴、肾阳的关系: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活动,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在理论和实践上全面阐明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将其概括为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
正是由于肾阴和肾阳是各脏阴阳之根本,故在肾的阴阳失调时,即会因此而导致其他各脏阴阳的失调。反之,其他各脏腑的阴阳失调,日久亦必累及于肾,损耗肾中精气,导致肾的阴阳失调,此即是“久病及肾”的理论根据。
应当指出,由于肾阴和肾阳,均是以肾中精气为其物质基础,故肾的阴虚或阳虚,实质上均是肾中精气不足的表现形式。所以肾阴虚到一定程度,则可累及肾阳,发展成阴阳两虚,称作“阴损及阳”;肾阳虚到一定程度,亦可累及肾阴,发展成阴阳俱虚,称作“阳损及阴”。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肾中精气亏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条件下,肾中精气虽已亏损,但其阴阳失调的状况,却又不很明显,因而称之为肾中精气亏损,或可分别称为肾精不足和肾气虚损,而很少论及阴阳。
肾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1)肾在志为恐(2)肾在液为唾(3)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4)肾在窍为耳及二阴
肾在志为恐:肾在志为恐。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惊与恐相似,但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吓;恐为自知,俗称胆怯。惊与恐,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是一种不良的刺激。惊恐虽然属肾,但总与心主神志相关。心藏神,神伤则心怯而恐。故《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惊恐的刺激,对机体气机的运行可产生不良的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产生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则是指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可因惊慌而产生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等现象。故《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肾的生理特性
1. 肾性潜藏,为固摄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由于肾的封藏、固摄,可以防止精、气、血、津液的过量排泄与亡失,而肾的精气越满盈则人的生机越旺盛,故中医素有“肾无实证”、“无实不可泻”的观点。一旦肾的封藏、固摄功能失常,则可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如遗精、小便清长、遗尿、尿失禁、汗出过度、大便滑脱不禁,女子还可见带下、滑胎等。
肾的封藏与肝的疏泄是相反相成的关系,肝的疏泄可防止精气的过度壅滞,肾的封藏可防止精气的过度亡失。
2. 肾与冬气相应:肾的生理功能与自然界冬季的阴阳变化相通应,冬季天寒地冻,万物蛰伏,有利于肾的封藏,但冬季亦应注意养肾固精,防止肾的精气过度耗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