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移位的骨折可置患肢于屈肘90°位,用颈腕带悬吊2-3周,有移位的骨折应按以下方法处理。
1. 手法复位
患儿仰卧位,在适当麻醉下,一助手握患儿上臂,另一助手握住患儿前臂,两助手对抗持续牵引,纠正重叠移位。若患肢骨折远端有旋前畸形,在助手牵引下,先使前臂旋后,然后左手握住骨折近端,右手握住远端,两手相对挤压,直至使旋转和侧方移位矫正后,术者蹲下,以两手拇指从肘后推尺骨鹰嘴向前,两手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端向后拉的同时,令远端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曲肘关节,常可感到骨折复位骨擦音,但应注意勿将骨折远端过度推向前方,以免骨膜剥脱广泛,影响骨折稳定性。尺偏型骨折复位后,术者一手固定骨折部,另一手握住考,试大网站收集前臂略伸直关节,并将前臂向桡侧伸展,使骨折断端桡侧骨皮质嵌插或稍有桡偏,以防止肘内翻发生。
2. 固定方法
复位后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位3周。夹板长度应上达三角肌中部水平,内外侧夹板下达或超过肘关节,前侧板下至肘横纹,后侧板远端呈向前弧形弯曲,并嵌有铝钉,使用柳木夹板时,最下一条布带能斜跨肘关节缚扎而不致滑脱,采用杉树皮夹板固定时,最下一条布带不能斜跨肘关节,而在肘下仅扎内考试,大网站收集外侧夹板。为防止骨折远端后移,可在鹰嘴后方加一梯形垫,为防止内翻,可在骨折近端外侧及远端内侧分别加塔形垫。夹缚后用颈腕吊带悬吊。屈曲型骨折应固定肘关节于屈曲40°~60°位2周,以后逐渐屈曲至90°位1周~2周。如外固定后患肢出现血循环障碍,应立即松解全部外固定,置肘关节于屈曲45°位进行观察。观察2小时后,如症状没有改善,作切开处理。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情况。第1周应复查2次,以观察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情况,1周后再移位的可能性变小,术后3周解除外固定。
3. 练功活动
固定期间多作握拳、腕关节屈伸等活动,粉碎骨折应于伤后一周在牵引固定下开始练习肘关节屈伸活动,其他类型骨折应在解除固定后积极主动地锻炼肘关节伸屈活动,严禁暴力被动活动。
4. 药物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以儿童占大多数,且骨折局部血液供应良好,骨折愈合迅速。内服药物应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后期可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