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师>复习指导>正文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_藏医——藏族医学特色诊疗:脉诊

www.zige365.com 2009-3-21 15:10:07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脉诊也是藏医诊断学中十分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方法之一。早在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之前,内地汉族医学中的脉学就传入西藏。据调查,在西藏还出现过《脉学师承记》的著作,因此,藏医的脉学内容与汉族医学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不过,藏医的脉学已经对汉族医学的脉学知识进行了一些改造,带有了较多本民族的特色,与汉族医学的脉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脉诊的准备工作:脉诊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患者的起居饮食和情绪的影响,因此,脉诊之前要有一些准备。在前一天晚上,最好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包括较重的体力劳动、房事等等,应当早些休息,并且保持安定的情绪。因为过大的情绪波动将会影响脉象的真实情况,因此,应避免过怒、过忧甚至过喜。在饮食方面,最好进一般饮食,无须特殊要求,但最好是避免过多的油腻荤腥、难于消化之品,否则对脉象也会有些影响而不能完全反映体内的真实情况。

  2.诊脉的时间:与尿诊相似,切脉最宜在清晨朝阳初露,此时人体尚未开始活动,受情绪及体力活动的影响最小,而且天气也处在阴阳均衡、寒热调和之时。患者刚醒来不久,即静卧床榻,饮食未进,情绪平和,最能反映身体之真实情况。凡人在剧烈活动、情绪过于波动,或饱餐多食之后,脉象皆不能反映身体内部的基本情况,只能供判断病情之参考。

  3.诊脉的位置:藏医诊脉的位置,与中医相似,但略有差异。中医诊脉以腕后桡骨头颈突处为“关”,关之掌侧为“寸”,关之肘侧为“尺”,三个部位顺序以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按诊寸关尺。藏医诊脉也有冲、甘、恰之分,也用食、中、无名三个指头分别按诊冲、甘、恰三部,但藏医的寸,位于腕后第一横纹一寸之处,藏医以大拇指末节的长度为一寸,因此,藏医的诊脉部位较汉族医学者略偏向肘窝部,是为二者之部位有所不同。也有的藏医学者认为冲、甘、恰是指医生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指头按脉的部位,而非腕部动脉的三个部位。另外,藏医有时同时以左右双手诊患者双侧之脉,而汉族医学总是先诊一侧之脉,再诊另一侧之脉。

  藏医有时也诊切足背的脉,相当于汉族医学的趺阳脉,但只是在危重病人的情况下,才诊候足背脉,以决定病人的生死预后。一般病人不诊此脉。

  4.按脉手法的轻重:藏医按脉轻重,与汉族医学也有一些不同。汉族医学诊脉时,三指同时用力,分浮中沉三种力量切脉,浮取三指轻按于皮肤上以诊脉,中取指稍加力量,按至肌肉处,重取指三指同时用力,按至深处着骨为止。藏医虽也有轻按、中按、重按之分,但却是指候冲脉处应轻按,候甘脉处应中按,而候恰脉处则须重按。故两种医学于此点略有不同,但也只是大同小异而已。

  5.诊脉与脏腑的关系:藏医学通过切脉候脉,来判断人体内脏腑的状态。对男、女性别,左右两侧的不同部位所候的脏腑,藏医与汉族医学同样是大体相同而有些少差异。

  就性别而言,藏医认为男性的患者应以左手之脉为准,用医生右手之三指诊切;女性患者则用右手就诊,医生以左手之三指诊切。但仍需诊患者之另一手的脉,以资借鉴参考。再就是诊法,藏医用手指切诊时,分上角及下角,分别诊候脏与腑;而中医则不分上、下角,只以一指通诊一个脏与对应的腑。再次,藏医认为患者的左手甘部是诊候脾与胃的,而右手甘部则是诊肝和胆;而中医则反之,左手甘部候肝胆,右手甘部候脾胃。最后,藏医认为男性心尖近左侧,女子近右侧,中医无此分别。

  6.正常人脉象:正常人的脉象称为平脉,平脉有三种,称阳脉、阴脉及中性脉。阳脉一般见于男性,其脉象粗壮而缓慢,有时也可见于女性;阴脉脉象为细而速数,多见于女性,但也偶见于男性。至于中性脉,其脉象长而光滑,柔和,不徐不疾,于男性女性均可见到。先辨清平脉,才能分清病脉。

  7.病态脉象:藏医认为,在人体患病时,则脉象出现异常。藏医所述的病脉种类很多,大致包括浮、沉、洪、细、大、小、滑、涩、满、实、空、迟、数、长、短、缓、紧、弱、粗、硬、柔、促、扁、间歇、慢等20多种。但在妇女怀孕时,可出现滑利而高突的脉象,这属于正常范围,不是病态。

  在不同的病症中,有不同的病态脉象:

  隆病:一般有浮脉,粗大和空虚的脉,有时且偶可出现间歇脉。

  赤巴病:出现细而紧的脉。

  培根病:出现沉而弱的脉。

  如果是二种以上的合病,则脉象较为复杂一些,可出现两种复合脉,也可出现其他脉。如隆和热的合病,有空而数的脉;培根和赤巴合病,有沉而紧的脉;隆与培根合病,则出现空而迟的脉象。紫培根症可有粗壮而满实脉。

  血液病的脉:滑利和高突;

  黄水病的脉:涩而略带颤抖;

  虫病:扁平,有如受挤压,则向两侧跳动;

  麻风病:涩,有时也稍有颤抖;

  骚热病:粗,浮且实,有时可有滑象;考试大网站整理

  扩散伤热证:细紧而发硬;

  瘟热病:细且数;

  疠热病:扁平,时强时弱,有时细,有时空;

  急性痛疼:短而促,如旗帜在劲风中飘扬;

  中毒:可为细数,但有时粗,强弱不一;

  肉中毒:细数,沉而扁平;

  未成熟热:细数,如风飘动;

  增盛热:洪大而紧;

  陈旧热:细而紧;来源:考

  空虚热:空虚而急;

  增盛热:洪大而紧;

  隐性热:沉而紧;

  浊热:沉细而数;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_藏医——藏族医学特色诊疗:尿诊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藏医——特色诊疗:问诊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藏医——藏族医药简史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复习指导:藏医——藏药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七情内伤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