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在志为恐:肾在志为恐。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惊与恐相似,但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吓;恐为自知,俗称胆怯。惊与恐,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是一种不良的刺激。惊恐虽然属肾,但总与心主神志相关。心藏神,神伤则心怯而恐。故《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惊恐的刺激,对机体气机的运行可产生不良的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产生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则是指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可因惊慌而产生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等现象。故《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肾在液为唾:唾与涎一样,为口腔中分泌的一种液体。有人说其清者为涎,稠者为唾。《难经·三十四难》说肾液为唾。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若多唾或久唾,则易耗伤肾中精气。所以,养生家以舌抵上腭,待津唾满口后,咽之以养肾精,称此法为“饮玉浆”。但唾与脾胃亦有关,故《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说:“唾为肾液,而肾为胃关,故肾家之唾为病,必见于胃也。”
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骨,为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具有支撑、保护人体,主司运动的生理功能,但要靠骨髓来充养。
肾精与骨、髓的关系:肾精能够生髓,而髓能养骨,故称“肾主骨”。
髓,还可分为骨髓和脑髓。中医认为,脑为髓聚之处,故称“脑为髓之海”。脑髓也依赖于肾精的充养。肾精充足,髓海满盈,则思维敏捷,耳聪目明,精神饱满。肾精亏虚则髓海不足,脑失所养,在小儿可见智力低下,甚则痴呆,在成人可见思维缓慢,记忆衰减,耳聋目花。
“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牙齿亦由肾中精气所充养,故《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说:“齿者,肾之标,骨之本也。”牙齿的生长与脱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则早期脱落。此外,由于手足阳明经均进入齿中,因此,牙齿的某些病变,亦与肠与胃的功能失调有关。
发,即头发。中医称“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是指肾精能生血,血能生发。发的营养虽来源于血,但生机根本在肾。人在幼年,肾气逐渐充盈,发长齿更;青壮年,肾气强盛头发浓密乌黑而有光泽,进入中年老年,肾气逐渐衰减,头发花白脱落,失去光泽。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临床上对于头发枯槁或过早花白脱落,中医往往责之于肾,从肾而治。
肾在窍为耳及二阴:耳为听觉器官,能分辨各种声音,但中医认为,耳的听觉功能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精可以充养脑髓,肾精充足,髓海得养,则耳的听觉功能正常,故《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如果人的肾中精气虚衰,髓海空虚,则可见听力减退,或见耳鸣、耳聋。老年人肾中精气多有衰减,脑海空虚,则可见耳聋失聪。
二阴,即前阴和后阴。前阴具有排尿及生殖机能。尿液的生成与排泄虽由膀胱所主,但要依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才能完成。肾主水,司膀胱的开合,故排尿与肾关系十分密切。肾的气化功能失常,则可见排尿困难、癃闭;而肾的封藏不固,则可见尿频、遗尿、尿失禁。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肾的生理功能失常,可导致生殖机能障碍,男子可见精少、遗精、阳痿;女子可见月事不调、不孕等,已如前述。后阴,即肛门,其功能是排泄大便。粪便的排泄,本为大肠传化糟粕的生理功能,但亦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肾阳可以温脾阳,有利于水谷的运化;肾的阴精可濡润大肠,防止大便干结不通。如肾的生理功能失常,则可致大便异常。如肾阳虚不能温脾阳,导致脾运化功能失常,水谷并走大肠,可见五更泄泻;肾阴虚,大肠失润,可见大便秘结不通;肾虚,封藏不固,可见久泄滑脱等。如《景岳全书·泄泻篇》说:“盖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