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药学专业考试>复习指导>正文
10年初级中药士考试考前辅导:清热解毒

www.zige365.com 2010-3-15 14:51:29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黄连解毒汤

  【方源】 方出《肘后备急方》,名见《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组成】 黄连三两(9g) 黄芩、黄柏各二两(各6g) 栀子十四枚(9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泻火解毒。

  【主治】 三焦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疗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配伍意义】 本方证乃火毒充斥三焦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方中黄连苦寒以清热泻火解毒,尤善泻上焦心火,心主火,泻心便是泻其所主,心火一清,则诸经之火自降,又兼泻中焦之火,故为方中君药。臣以黄芩清泻上焦之火。佐以黄柏泻火解毒,尤善泻下焦之火;更配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以下行,合为佐使。四味同用,苦寒直折,共奏泻火解毒之功。

  普济消毒饮

  【方源】 《东垣试效方》

  【组成】 黄芩、黄连各五钱(15g) 陈皮、甘草(生用)、玄参、柴胡、桔梗各二钱(各6g) 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一钱(各3g) 僵蚕、升麻各七分(各2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 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配伍意义】 本方证为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治宜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方中黄芩、黄连清热泻火,祛头面热毒,为君药。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疏散头面风热,为臣药。玄参、马勃、板蓝根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玄参以清利咽喉,玄参并有防止伤阴之效;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寓“火郁发之”之意,并可引药上行为佐使药。诸药配伍,清疏并用,升降共投。以奏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

  仙方活命饮

  【方源】 《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 白芷六分(3g) 防风、贝母、天花粉、皂角刺、穿山甲、赤芍药、当归尾、乳香、没药、甘草节各一钱(各6g) 金银花、陈皮各三钱(9g)

  【用法】 用酒一大碗,煎服。或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掀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配伍意义】 本方为治痈疡肿毒阳证之主方。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为治疮疡肿毒之要药,故重用为君。以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共用为臣。用白芷、防风,疏风解毒,用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散结排脓,可使脓未成即消,穿山甲、皂角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可使脓成即溃,均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