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概论,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脏瓣膜病
大纲要求: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及健康教育,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心脏骤停的抢救及复苏后的处理,人工心脏起搏术和心脏电复律的作用原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人工心脏起搏术的起搏方式和心脏电复律的种类及适应症。其他均为了解的内容。
第一节 概论
一.循环系统解剖和生理
重点理解:心脏泵功能----回血射血给全身供血,血液流动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
(一) 心脏
1.解剖结构:左、右,心房、心室,心瓣膜,
2.心脏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 房室束、左右束支和蒲肯野纤维网。
3.心脏的血液供应 主要来自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分为左、右两大支。舒张期
(二)血管
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3种。
1.动脉 又称为“阻力血管”。
2.毛细血管 又称为“功能血管”。
3.静脉 又称为“容血管”。
(三) 心脏功能:推动血液循环,大、小、供氧
(四) 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
1.神经调节
(1) 交感神经:心律加快、传导加速、心脏收缩力加强、周围血管收缩
(2)副交感神经: 相反
2.体液调节 :钠、钙、儿茶酚胺是加强 ,钾、镁、乙酰胆碱相反
二、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一)常见症状
1.心源性呼吸困难:
机理:左心功能不全 肺循环淤血
特点:活动、劳累、仰卧时发生或加重
根据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可分为:
(1)劳力性呼吸困难:指呼吸困难多在较重体力活动时出现,休息后可缓解。
(2)端坐呼吸:中、重度呼吸困难者常因卧位时呼吸困难加重而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称为端坐呼吸。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在夜间熟睡后1—2小时发生,病人突然因严重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消失,重者可伴有咳嗽、咳泡沫痰、气喘、发绀、肺部发现哮鸣音,又称为心源性哮喘。
2.心悸 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感。主要发病原因包括:①心律失常,是引起心悸的重要因素,②心脏搏动增强 ③心脏神经官能症。
3.发绀 观察部位:口唇、甲床、鼻尖、颊部。发绀分为3类:
(1)中心性发绀:多由于肺瘀血、肺水肿等原因造成肺氧合不足,使体循环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引起。
(2)周围性发绀:周围循环血流缓慢,氧在组织中过度消耗。常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严重休克等。
(3)混合性发绀: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发生发绀时既可为中心性,也可为周围性,称为混合性发绀。
4.胸痛 胸痛常由心肌缺血、缺氧所致。
(1)心绞痛:由暂时性的缺血引起,其典型特点是病人在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饱餐等诱因作用下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呈压榨、紧缩或憋闷感,可向左肩、颈、上肢放射,疼痛一般持续数分钟,经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制剂后缓解。
(2)心肌梗死:由严重而持续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所致。疼痛的部位、性质同心绞痛,但程度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硝酸甘油制剂不能缓解。
(3)肺梗死、急性心包炎及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也可出现不同性质的胸痛。
5.心源性水肿 指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心源性水肿是右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
(1)心源性水肿发生机制:
1)由于右心衰时体循环静脉瘀血,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使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而引起水钠潴留。
2)静脉压增高使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使液体自毛细血管内渗透至组织间隙的量多于回吸收的量,从而导致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