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大纲要求
1.深静脉血栓形成 |
病因病理、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
掌握
熟练掌握 |
2.血栓性静脉炎* |
病因病理、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
掌握
熟练掌握 |
* 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考核内容
一、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病理】
1.病因:静脉内膜损伤(静脉注射刺激性药)、静脉血流缓慢(长期卧床)及烧伤、创伤和手术后等引起血液高凝状态。
2.病理:静脉血栓形成造成肢体肿胀;病情恶化深静脉有广泛血栓形成,伴有动脉痉挛时可使肢体缺氧而疼痛、皮肤呈青紫色,甚至坏疽;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临床表现】
1.肢体浅静脉血栓:血栓部位有疼痛、红肿、压痛。
2.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肿胀和肌肉疼痛,如足背屈牵拉腓肠肌可激起疼痛,按压腓肠肌即感紧张和压痛,并出现足踝部水肿和浅静脉曲张。
3.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发热、患肢股三角区疼痛和肿胀,不及时手术取栓可导致患肢静脉型坏疽。
★★【辅助检查】
1.多普勒超声波:显示明显阻塞的静脉血栓,但不能发现小的静脉血栓和尚未形成明显阻塞的静脉血栓。
2.静脉造影:如怀疑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即可静脉造影,方法简单可靠,能正确显示血栓形成的部位和范围。
★★【治疗要点】
1.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卧床休息2周,患肢抬离床面20~30cm,下床活动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
(2)抗凝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主要治疗方法(肝素、香豆素类)。
(3)溶栓治疗:发病7天内溶栓(尿激酶)。
(4)其他: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
2.手术治疗:发病72小时内手术效果较好(Fogarty气囊导管取栓术),手术越早、血栓与静脉壁粘连和炎症反应程度越轻,可减少手术取栓后继发性血栓形成。
★★★【护理措施】
1.预防血栓形成:手术、分娩、长期卧床病人应定时翻身、鼓励早期床上活动及尽早离床活动。
2.避免血液淤滞:避免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避免用过紧要带、丝袜和紧身物。
3.预防静脉血管壁受损:长期输液避免在同一静脉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避免刺激性药物外渗血管外。
4.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沉重、胀痛等不适,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病因病理】与长期吸烟引起血管痉挛、男性激素紊乱、长期在湿寒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诱发有关,该病是一种周围血管慢性非化脓性病变,主要累积下肢中小动脉、伴行静脉及血管壁交感神经。
★★★【临床表现】症状分为三期。
1.局部缺血期:血管痉挛为主,患肢动脉供血不足、足趾发凉、怕冷,早期主要表现间歇性跛行。
2.营养障碍期:血管痉挛加重,典型表现静息痛,夜间明显。患肢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3.坏疽期:动脉完全闭塞,肢体远端干性或湿性坏疽;典型体位屈膝抱足,剧烈疼痛、彻夜难眠。
★★【辅助检查】
1.多普勒超声波:患肢动脉搏动波形降低、搏动声音降低或消失。
2.动脉造影:确定动脉部位、范围及侧支循环,但此有创检查,可加重动脉痉挛和患肢缺血程度。
★★【治疗要点】控制病变进展,改善和增进下肢血液循环。
(1)一般疗法:严禁吸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但禁忌局部加热;患肢锻炼和止痛;坏疽期疼痛难忍,可适当使用哌替啶或吗啡止痛。
(2)药物治疗:给予低右或加丹参注射液静滴;血管扩张药等。
(3)高压氧治疗增加血氧弥散、促进创面愈合。
(4)创面处理:干性坏疽消毒包扎创面,湿性坏疽湿敷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