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矫正是唯一治疗方法。但若同时有鼻息肉或鼻甲肿大,应先行鼻息肉和鼻甲手术。若鼻通气改善,鼻部症状消失,偏曲的中隔也可不作处理。有如下情形之一者即应予以手术:①鼻中隔偏曲引起长期持续性鼻塞者。②鼻中隔高位偏曲影响鼻窦引流者。③因中隔偏曲致反复鼻出血者。④因鼻中隔偏曲而引起反射性头痛者。⑤有鼻中隔明显偏曲的血管运动性鼻炎(结构性鼻炎)。
下列情形应属手术禁忌或暂缓手术:①鼻内急性感染者。②未经治疗的鼻窦炎。③某些全身性疾病和糖尿病、肺结核、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血液病等。④女患者月经期中。⑤18岁以下者。
(一)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这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最常用的方法。患者半坐位,以1%地卡因(含少许0.1%肾上腺素)棉片分别置于两侧嗅裂,总鼻道内行鼻粘膜表面麻醉,然后用含有0.1%肾上腺素的1%普鲁卡因或0.5%利多卡因于鼻中隔前端切口外浸润麻醉,可有利于该处粘膜骨膜分离。如经此处同时向鼻中隔粘膜软骨膜下注射少许生理盐水使其隆起,则有利于粘软骨膜的分离,尤其是尖锐的矩状突处。
1.切口 左侧鼻前庭皮肤与中隔粘膜交界处,上自鼻中隔前端顶部,下至鼻中隔底部,切口向鼻腔底部适当延长,以便于手术操作。应注意不可切透软骨,以免损伤对侧粘软骨膜。切开软骨表面的软组织,露出瓷白色的软骨。
2.将鼻中隔剥离子从切口处置于该处软骨膜下,紧贴软骨表面分离软骨膜和骨膜。分离时由上而下并与鼻梁平行,应主要依靠剥离子侧缘分离。分离范围:前上达鼻中隔软骨前上缘,下达鼻中隔底部。鼻腔底的粘骨膜也须分离一部分,向上向后均须超过偏曲部分至少1cm.
3.分离到偏曲突起处时,应先从突起四周仔细分离,以减轻突起处粘膜张力,最后再分离突起处粘骨膜。
4.在原切口后约2mm处,以中隔粘膜刀切开中隔软骨,但不能将对侧粘软骨膜切透。切开时刀刃应与软骨平面斜交。
5.将剥离子从软骨切口伸至对侧粘软骨膜下,紧贴对侧软骨,于骨表面分离对侧粘软骨膜和骨膜,分离范围与切口侧相同。当分离至软骨偏曲之凹陷处时,应格外小心,该处粘膜软骨膜可能与凹陷之软骨粘连较紧,应注意防止软组织破裂。为使最凹处粘膜易于剥离,也可在剥离该侧软组织前,于粘软骨膜下注入少许生理盐水,以使凹陷处粘软骨膜隆起,有利于分离。
6.鼻中隔软骨及骨部两侧组织分离后,由切口处置入鼻中隔张开器,将鼻中隔两侧软组织撑开,充分暴露鼻中隔软骨骨面和剥离出的骨面,用鼻中隔旋转刀先由软骨切口上端与鼻梁平行向后推出筛骨垂直板,然后将其向下至梨骨处再向前沿梨骨前上缘及上颌骨鼻嵴上缘拉回,即将鼻中隔软骨大部切除。取出的软骨片暂时保留,以备两侧软组织剥离破裂时,可将其平整置于破裂处两侧软组织之间,以避免鼻中隔日后穿孔。使用旋转刀时应注意,鼻中隔前上缘不可去除过多,至少应保留6mm宽的软骨,以防止日后鼻梁下塌。
7.用鼻中隔咬骨钳咬除鼻中隔骨部的偏曲部分,对于底部的骨质嵴突,可用鼻中隔骨凿去除。对于筛骨垂直板,不宜去除过多,更不能用暴力扭转的方式使骨片折断,以免损伤筛板而引起并发症。
8.将术中的血液、血块及凿骨时的碎骨屑清除干净,取出鼻中隔张开器,将两则软组织贴合,从两侧鼻腔观察鼻中隔偏曲是否矫正,如仍有部分偏曲存留,应重新放入张开器将其去除。
9.两侧软组织贴合后,将切口缝合2~3针或不缝合。两侧鼻腔以灭菌凡士林纱条填塞。填塞时宜先将纱条铺于切口处或软组织破裂处加以保护,然后再填入剩余纱条。
10.24小时后抽出鼻腔纱条。为防止抽出后喷嚏发作,可嘱患者以手指甲轻掐双侧鼻骨下缘,术后一周鼻内滴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并隔日以麻黄素棉片收缩和清理鼻腔术中如有粘软骨膜或骨膜破裂,术后清理鼻腔时应特别注意,及时去除该处多余分泌物,防止感染。切口如有缝线,术后5天即可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