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活力的民营企业也品尝着债务融资的“甜头”。在2011年民营企业融资规模同比增幅逾2倍的同时,一些抓住债市大发展机遇的民营企业也呼吁债市产品和制度的创新。
去年民企发债额猛增247%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债券市场产品的不断创新和丰富,民营企业直接债务融资规模逐年扩大。数据显示,2011年,民营企业融资规模呈现井喷式发展,全年共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1754.2亿元,同比增长247.3%。
“这样好的历史机遇,在全球都难以见到。”江苏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长蒋锡培坦言,目前市场上短融和中票的发行利率较上浮后的银行贷款利率更有吸引力,希望能借助银行间债券市场中长期债务融资工具,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中“短借长投”的问题。
事实上,已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债务资本市场中,并且获得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初尝债务融资工具的“甜头”。
红豆集团资金业务负责人周海燕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两年中,集团发行短期融资券15亿元,在原材料和劳动成本上涨的情况下,财务成本的节约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集团通过充分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等债券市场各类融资工具,一方面筹集集团发展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在每期债券主承销商撰写募集说明书的过程中,对集团的经营管理、制度梳理等方面也是一个提升。此外,集团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调整合作银行贷款,为合作银行缓解了部分的贷款额度,从而也间接地支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呼吁放宽发债上限
日前,在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无锡举办的一场民营企业类会员专题研讨会上,一些已利用过债务融资工具的企业呼吁债券产品和制度创新。
其中,“希望突破净资产规模不超过40%的发债上限”成了“主旋律”。与会民企代表首先希望放开期限不超过270天的超级短融券(SCP)市场,此外,不少企业也对银行间市场另一种可突破公司净资产40%的创新产品,即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目前超短融市场上,发行人“偏好”央企,且发债不受净资产40%的发债限制。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杜文毅表示,其实该公司的融资需求与超短融的期限结构高度匹配,呼吁能尽快放开超级短融发行市场,让资信等级高、市场形象好的地方国企及民营企业加入。此外,也更期待不受净资产规模限制的创新型债务工具,使企业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债务资本市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实现直接融资目标。
业内人士认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以及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产品的不断推广,对于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这也让一些从未涉足过债务融资的中小企业跃跃欲试。“企业越做越大,也想改变原来以贷款为主的单一融资结构。”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于义训告诉记者,他们正为发行首只短融券做准备,希望尝试不同的融资渠道。
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