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1、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
2、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1、总量分析法:对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如对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及物价水平的变动规律的分析等),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总量分析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因为它主要研究总量指标的变动规律。同时,也包括静态分析,因为总量分析包括考察同一时内各总量指标的相互关系。总量是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状态的经济变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量的总和;二是平均量和比例量。
2、结构分析法: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如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结构分析、消费和投资的结构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结构分析等)。如果对不同时期内经济结构变动进行分析,则属于动态分析。
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的关系:相互联系。总量分析侧重于总量指标速度的考察,侧重分析经济运行的动态过程;结构分析侧重于对一定时期经济整体中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研究,侧重分析经济现象的相对静止状态。总量分析非常重要,但它需要结构分析来深化和补充,而结构分析要服从于总量分析的目标。
3、宏观分析资料的搜集与处理
二、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变量
(一)国民经济总体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3、 失业率:是指劳动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4、 通货膨胀:概念、衡量的3种常用指标、影响经济的2种方式、3种分类
5、 国际收支:一般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纪录。
(二)投资指标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投资规模是否适度,是影响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一个决定因素。投资规模过小,不利于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投资规模安排过大,超出了一定时期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能,又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导致经济大起大落。
依据投资主体的不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为
1、 政府投资 2、 企业投资 3、 外商投资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别:直接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拥有控制权,而间接投资则没有,只能取得利息和股息。
(三)消费指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提国民经济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消费品总额。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某一时点城乡居存入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储蓄金额。储蓄扩大的直接效果就是投资需求扩大和消费需求减小。
(四)金融指标
1、总量指标
(1)货币供应量:是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存款和手持现金之和。
货币供应量三个层次:
流通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
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
(2)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某一时点金融机构存款金额与金融机构贷款金额。
(3)金融资产总量:手持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保险等其它资产的总和。
2、利率(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
(1)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贴现是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其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或者说,购买票据的业务叫贴现。办理贴现业务时,银行向客户收取一定的利息,称为贴现利息或折扣,其对应的比率即贴现率。
再贴现是商业银行由于资金周转的需要,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时所适用的利率。对中央银行而言,再贴现是买进票据,让渡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