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
第二节 臭氧层破坏问题
臭氧层主要特征
离地面20~30km的平流层中
占当地空气含量的1/105
厚度单位
DU(Dobson unit)- 273K,1atm下,10-3cm厚的O3层称为一个DU
1DU=10-3 atm cm=2.69×1016molecules
平流层臭氧形成和破坏机理
催化清除理论
20世纪70年代建立
活性催化物质的链式反应
三大家族的来源
奇氢HOx
大气中H2O与激活O原子反应
奇氮NOx
宇宙射线分解N2
飞机等人类活动排放
奇卤XOx
人类活动产生的CFCs和含溴氟烷(哈龙,Halons)
消耗臭氧层的物质(ODS)
ODSs
CFCs、哈龙
CCl4、甲基氯仿(1,1,1-三氯乙烷)、溴甲烷
部分取代的氯氟烃
ODSs的破坏能力
臭氧耗减潜能(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
全球变暖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含量减少1%,地面紫外线增加2%~3%
危害
人体健康-皮肤癌、白内障
陆生生态系统-植物质量下降
水生生态系统-水面附近生物减少
城市空气和建筑材料-光化学烟雾,材料老化
大气结构-辐射收支变化,气候变化
臭氧层破坏的控制策略
开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替代技术
无氟氯昂制冷设备
制定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措施
环境管理手段+ 经济手段
国际行动
1985 年, 28 个国家《 维也纳公约》
1987 年, 46 个国家《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