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过程的实质是物质由气相转入液相的传质过程。可溶组分在气液两相中的浓度距离操作条件下的平衡愈远,则传质的推动力越大,传质速率也越快,因此我们按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和传质速率来分析吸收过程,掌握吸收操作的规律。
一、气液平衡—亨利定律
1.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是在100Kg水中溶解气体的千克数。
在恒定的T、P下,使一定量吸收剂与混合气体充分接触后,气、液两相最终可达平衡,此时v吸收=v解吸,这时 其中:c——可溶气体在溶液中的浓度(即平衡浓度或饱和浓度),Kg/m3;
p*——被吸收气体在溶液面上的分压(称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Kpa。
结合书P187,图7-1(几种常见气体SO2、NH3、HCL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可知:
① 不同性质的气体在同一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度不同;
②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多数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 温度一定时,Pe增大,溶解度增大。亨利定律(相平衡方程式)
从图7-1中又看出,对于稀溶液,在较低压力下,x—p是通过原点的直线,但在压力偏高时与直线偏差很大,这样在较低压力下,我们就可用“亨利定律”来表示。对于非理想溶液,当总压不高(一般不超过5×105Pa)时,温度一定,稀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与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成正比,即: 3. 亨利定律参数的换算(自学)
重点: 看书P188,表7-2给出部分气体不同温度水溶液的亨利系数。
说明几点:(1)以E表示的亨利系数;
(2)随温度升高,E增大;
(3)通过比较E,我们可以判断那些气体易溶于水,E越小,该气体越易溶于水。
例题:
例1:见书P189,例7.1,(自学)
设题的目的:如何由已知压强、温度下,某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数据,求算亨利系数。
解题思路:
(1) 首先求算出p*与x对应的数据组;
(2) 绘制p*—x曲线;
(3) 有原点作平衡曲线的切线,其斜率即亨利系数E;
(4) 结合图指出该溶液服从亨利定律的浓度范围。
亨利定律是吸收工艺操作的理论基础之一,它说明了根据溶质、溶剂的性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两相平衡中的关系。
(1)根据相平衡的概述,可以判断气液接触时溶质的传质方向,即溶质是由气相传到液相(被吸收),还是从液相传到气相(被解吸)。
现以一传质设备来说明传质过程的进行。
y1、y2分别表示进、出口气相中溶质的浓度;
x1、x2分别表示进、出口液相中溶质的浓度;
x2*、y2*分别表示进、出口气、液相中溶质的平衡浓度。
气液两相在传质设备中相接触,就会发生质量传递,系统将会自发地向平衡状态变化。
若测得y>yi*,则该组分将被溶液吸收——吸收过程;
若测得y
同理:xxi*——脱吸过程。
(2)用相平衡方程式还能确定吸收(或解吸)过程进行的限度,从而提出合理的工艺设计要求。仍结合上面传质设备示意图,根据相平衡方程式有:
x2*= y1/m y2*=m x1
因此可以判定无论塔的效率多高或塔身多长,其所得吸收液中该组分的组成x2不可能超过x2*,即:x2≤x2*= y1/m,同理,处理后的排气中该组分y2也不可能低于y2*,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