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论述题:
1.简述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原则。
1) 分类管理、区别对待
根据固体废物对人类所处环境危害程度的大小及危害时间的长短,可将其大致分
为六类:
⑴ 对环境无有害影响的惰性固体废物 如未受污染的天然废矿石,建筑废物,
炼焦炉的炉渣等熔融状态的废矿体。
⑵ 对环境有轻度暂时影响的废物 如矿业故态废物、电厂粉煤灰、钢渣等。
⑶ 在一段时间内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废物 主要为城市生活垃圾。
⑷ 在较长时间内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废物 大部分工业固体废物,如烟气脱硫
石膏废物。
⑸ 在很长时间内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废物 如危险废物,有毒废物等。
⑹ 在极长时间内对环境有极其严重影响的废物 如易爆物、高强度放射性废
物等。
按照废物类别,分别采取处理或处置措施,既可有效地对废物进行管理,又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所需开支的费用。
2) 限制接触、减少影响
对那些有环境污染影响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最终的
安全处置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使之与人类生物圈相隔离,以减少和避免废物中的毒
性物质进入人类生活环境的转移量。
3) 相对集中、消除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对危险废物进行集中处置,可以节约人、
财、物力,并有利于监督管理,同时可降低风险和危害。
2. 分析填埋场选址的技术要求。
⑴ 填埋场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区域
环境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
⑵ 填埋场容量适中。其使用年限一般应在10 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得少于
8 年。
⑶ 交通方便,运输距离要适当。
⑷ 远离居民生活区,与居民区距离应不小于500m,最好位于附近居民的下
风向,使之不会受到填埋场可能产生的飘尘和气味的影响,同时避免填埋场作业
期间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⑸ 场地应选在人口密度小,土地利用率低,征地容易,费用较低的地段。
⑹ 场地地形地貌条件适宜。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条件,形成良好的天然填
埋库容,并尽力使土石方量最少;场地自然坡度应有利于填埋场施工和其它建筑
设施的布置,一般宜小于15%;场地汇水面积应尽量小,并应有利于地表径流的
排泄,场区内不宜有常年性溪流。
⑺ 填埋场场址应在20 年一遇的洪水泛滥区以外,避开湿地,与可航行水道
没有直接水力联系,同时远离供水水源和公共水源。
⑻ 填埋场区地质结构应完整。应尽量避开地震活动带、构造破碎带、褶皱
变化带、废弃矿井、滑塌区、岩溶暗河、基岩裂隙带、含矿带或矿产分布区、石
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钻井等;尽量位于不透水(或弱透水)的粘性土层或坚
硬完整岩石之上,天然岩土的渗透系数最好能在l0-7 cm/s以下,并具有一定厚度;
场地基础岩性最好为粘性土、砂质粘土、页岩或泥岩,而不应在岩溶发育区,以
保证对渗滤液的迁移和扩散具有较强的阻滞能力。
⑼ 填埋场底部至少高于地下水位1.5 米,场址应避开地下水补给区和地下
富水层以及可开发的含水层,应尽量位于含水层地下水水位低、水力坡度平缓的
地段。
⑽ 场址应选在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段,场地的工程力学性质应保证场地
基础的稳定性并使沉降量最小,且有利于填埋场边坡的稳定性;场地应位于不利
的自然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等的影响之外,所选场地附近,用于天然防渗层
和覆盖层的粘土以及用于排水层的砾石等应有充足的可采量和质量来保证施工
要求;粘土的pH 值和离子交换能力越大越好,同时要求土壤易于压实,使之具
有充分的防渗能力。
⑾ 所选场址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而且必须得到地方性行业
团体的允许,同时得到公众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