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选址的技术要求
⑴ 填埋场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区域环境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
⑵ 填埋场容量适中。其使用年限一般应在10年以上。应根据中小站段铁路垃圾的现有产量规模及其变化趋势确定适中的填埋场容量,以满足使用年限内铁路垃圾产生量增长的需求;场址宜选在具有充足可用面积的地带,以利于满足铁路垃圾综合处理处置长远发展规划的需要。
⑶ 场地的运输距离要适当。所选场地最好在中小站段附近但有一定距离,考虑到运输费用,与站段的距离宜大于500m,小于1000m。
⑷ 远离居民生活区,与居民区距离应不小于500m,最好位于附近居民的下风向,使之不会受到填埋场可能产生的飘尘和气味的影响,同时避免填埋场作业期间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⑸ 场地应选在人口密度小,土地利用率低,征地容易,费用较低的地段。
⑹ 场地地形地貌条件适宜。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条件,形成良好的天然填埋库容,并尽力使土石方量最少;场地自然坡度应有利于填埋场施工和其它建筑设施的布置,一般宜小于15%;场地汇水面积应尽量小,并应有利于地表径流的排泄,场区内不宜有常年性溪流。
⑺ 填埋场场址应在20年一遇的洪水泛滥区以外,避开湿地,与可航行水道没有直接水力联系,同时远离供水水源和公共水源。
⑻ 填埋场区地质结构应完整。应尽量避开地震活动带、构造破碎带、褶皱变化带、废弃矿井、滑塌区、岩溶暗河、基岩裂隙带、含矿带或矿产分布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钻井等;尽量位于不透水(或弱透水)的粘性土层或坚硬完整岩石之上,天然岩土的渗透系数最好能在l0-7 cm/s以下,并具有一定厚度;场地基础岩性最好为粘性土、砂质粘土、页岩或泥岩,而不应在岩溶发育区,以保证对渗滤液的迁移和扩散具有较强的阻滞能力。
⑼ 填埋场底部至少高于地下水位1.5米,场址应避开地下水补给区和地下富水层以及可开发的含水层,应尽量位于含水层地下水水位低、水力坡度平缓的地段。
⑽ 场址应选在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段,场地的工程力学性质应保证场地基础的稳定性并使沉降量最小,且有利于填埋场边坡的稳定性;场地应位于不利的自然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等的影响之外,所选场地附近,用于天然防渗层和覆盖层的粘土以及用于排水层的砾石等应有充足的可采量和质量来保证施工要求;粘土的pH值和离子交换能力越大越好,同时要求土壤易于压实,使之具有充分的防渗能力。
⑾ 所选场址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而且必须得到地方性行业团体的允许,同时得到公众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