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析堆肥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堆肥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
(1) 化学因素
①C/N 比 C/N 比影响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的速度。C/N 比在10~25 之间时,有
机物的分界速率最大。一般认为城市固体废物堆肥原料最佳C/N 比在(20~35):
1。
②C/P 比 磷的含量对发酵有很大影响。堆肥料适宜的C/P 比为75~150。
③供氧量 对于好氧堆肥而言,氧气是微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供氧量要适当,
通常实际所需空气量应为理论空气量的2~10 倍。
④pH 值 一般认为PH 在7.5~8.5 时,可获得最大堆肥速率。
⑤有机质含量 这一因素影响堆料温度与通风供氧要求。如有机质含量过低,分
解产生的热量不足以维持堆肥所需要的温度,影响无害化处理;如果有机质含量
过高,则给通风供氧带来困难,有可能产生厌氧状态,研究表明堆料最适合的有
机质含量为20%~80%。
(2)物理因素:
①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活动和堆肥工艺过程的重要因素。温度过低,分解反
应速度慢,也达不到无害化要求;温度过高,有益细菌将被杀死,且分解速度慢。
适宜的堆肥化温度为55~60℃。
②颗粒度 堆肥化所需的氧气是通过堆肥原料颗粒空隙供给的。空隙率及空隙的
大小取决于颗粒大小及结构强度。对堆肥原料颗粒的平均适宜粒度为12~60mm,
最佳粒径随垃圾物理特性而变化。
③含水率 含水率对于发酵过程影响很大。水的作用包括两点:一是溶解有机物,
参与微生物新陈代谢;二是调节堆体温度。适宜含水率范围为45-60%。
4、试述好氧堆肥的工艺流程。
好氧堆肥生产通常由前处理、主发酵、后发酵、后处理、贮存等工序组成。
(1) 前处理(破碎、分选、筛分、调整水分、C/N 比、添加菌种和酶制剂)
以家畜粪便、污泥等为堆肥原料时,前处理的主要任务是调整水分和碳氮比,
或者添加菌种和酶制剂。
以城市垃圾为堆肥原料时,垃圾中含有粗大物件和不能堆肥的物质,故前处理包
括破碎、分选、筛分等工序,使堆料表面积增大,便于微生物繁殖,从而提高发
酵速度。适宜的粒径范围是12-60mm。
(2) 主发酵(一次发酵,4-12 天)
主发酵可在露天或发酵装置内进行,通过翻堆或强制通风向堆积层或发酵装
置内的物料供给氧气。此时的物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开始发酵,首先是易分解物
质被分解;与此同时,微生物则吸取有机物中的营养成分,菌群增殖和有机物分
解放出的热量使堆温上升。
发酵初期物质的分解是靠嗜温菌30-40℃为最适宜生长温度进行的,由于
堆温上升,最适宜温度为45-65℃的嗜热菌取代嗜温菌,堆温进入高温阶段。
通常,在严格控制通风量的情况下,将堆温升高至开始降低为止的阶段作为主发
酵阶段。对以生活垃圾为主体的城市垃圾和家畜粪便好氧堆肥而言,其主发酵期
约为4-12 天。
(3)后发酵(二次发酵,20-30 天)
经过主发酵的半成品被送往后发酵工序,在这里将此前尚未分解的易分解和
较难分解的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使之变成比较稳定的腐殖质类有机物,从而得到
完全成熟的堆肥制品。在该工序中通常将物料堆积到1-2m 后进行发酵,一般进
行自然通风,有时需加以翻堆或作必要的通风处理。后发酵时间一般在20-30
天。
(4) 后处理(分选)
分选去除预分选未去除的塑料、玻璃、陶瓷、金属、小石块等,若生产精堆
肥,应进行再破碎过程。生产复合肥,需加入N、P、K。
(5) 贮存(6 个月,适应农用的季节性)
由于农田施用堆肥有一定季节性,故需适当的库存容量将富余堆肥产品贮存
起来。一般以能贮存6 个月堆肥生产量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