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银行个人理财理论与实务基础 
第一节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理论基础 
  三、投资理论 
  (一)收益与风险 
  1.持有期收益和持有期收益率 
  投资的时间间隔就是持有期,持有期间的收益就是持有期收益(HPR)。相应的持有期收益率(HPY)就是持有期间的收益率。在数值上等于持有期间所获得的全部收益与初始投资的比率。存在如下关系式: 
  (1)面值收益=红利+市值变化 
  (2)收益率(百分比收益)=面值收益/初始投资 
  =红利收益(基本收益) 资本利得收益 
  2.预期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是指投资对象未来可能获得的各种收益率的平均值。 
  任何投资活动都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投资收益也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是具有风险。但为了便于比较,可以用预期收益(期望收益)来描述。 
  3.风险的测定 
  4.必要收益率 
  (1)概念 
  必要收益率是投资所要求的最低回报率,也称必要回报率。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所接受的最低收益率。 
  (2)必要收益率的构成 
  必要收益率=时间价值 通货膨胀率 风险补偿率 
  (3)产生必要回报率的原因 
  ①时间补偿。 
  投资者放弃当前消费所要求的补偿,也就是将来的货币总量购买力要大于当前投入的货币总量的实际购买力。 
  在不存在通胀的条件下,这个增量就是投资的真实收益,即货币的纯时间价值,也叫真实收益率。 
  ②通货膨胀的补偿。 
  对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 
  ③风险补偿。 
  对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进行补偿 
  (二)资产组合理论 
  1.组合史话(补充) 
  (1)萌芽阶段:17世纪,日本米市交易商率先采用技术分析方法确定价格。 
  (2)技术准备阶段:1897年,美国证券分析的祖师爷查尔斯。道,发表道琼斯指数成为投资分析方法和理论的分水岭。 
  (3)朴素组合思想的产生:1929-1933年的大萧条,提出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4)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建立和发展:1952年,马柯维茨提出《资产组合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 
  2.资产组合理论基本原理 
  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上众多证券中,选择若干证券进行组合,以求得单位风险水平上的收益最大,或者单位收益水平上的风险最小,从而得到一个有效组合——最优组合。 
  3.资产组合的两个核心变量:收益(期望收益)和风险(方差) 
  (1)组合期望收益:可以由各单一资产的期望收益率计算 
  (2)风险:可以由各单一资产的方差进行计算 
  4.资产组合的风险和收益 
  (1)组合期望收益:可由各单一资产期望收益率计算 
  5.资产组合风险和相关关系 
  谨慎的忠告: 
  相关关系——组合效果的隐形杀手! 
  6.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两个重要概念: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1)系统性风险也称宏观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因素而对所有投资项目(产品)都产生作用的风险。具体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政策风险等。 
  (2)非系统性风险也称微观风险,是因个别特殊情况造成的风险,它与整个市场没有关联。具体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偶然事件风险等。 
  7.最优资产组合 
  (1)选择资产组合的基本原则: 
  在收益水平既定条件下,寻找风险水平最低的投资组合; 
  在风险水平既定条件下,寻找预期收益最高的投资组合。 
  (2)投资者的个人偏好 
  ①概念:是指为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投资者在承担风险的种类、大小等方面的基本态度。 
  ②风险偏好类别: 
  风险追求者(进取型):认为A组合增加的投资收益超过了对增加风险的补偿; 
  风险中立者(中庸型):认为A组合增加的投资收益恰好补偿了增加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