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第一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指控制、管理机构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其核心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有效管控风险,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能够激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一致地追求符合商业银行和股东利益的目标,以便于实施有效的监督。由于公司治理涉及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管理商业银行业务和各项事务的方式,因此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切实承担起政策制定、实施以及监督合规操作的职能,是商业银行实施有效风险管理的关键。如果存在明显疏漏,则可能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严重甚至可能造成商业银行破产,(巴林银行破产)不仅损害存款人利益,而且破坏社会稳定,增加公共开支。
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建立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实现公司权力的分配和制衡、强化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行为的约束等来不断改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将有利于商业银行自上而下地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增强核心竞争力,并实现安全运营。
国际上许多组织和机构对公司治理进行广泛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当局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公司治理准则和巴塞尔委员会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准则,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1)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
(2)明确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
(3)建立、健全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机制。
(4)建立完善的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5)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在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监督制衡关系之外,银行公司治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中被赋予更广泛内容,内涵延伸到银行内部制衡关系和职责分工、内部控制体系、监督考核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管理信息系统等领域,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应具备五个方面特征:
1.银行内部有效制衡关系和明晰的职责边界
2.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3.与股东价值相挂钩的有效监督考核机制
4.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5.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产品定价、成本核算、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在上述对银行自身公司治理要求之外,良好的外部环境被普遍作为促进稳健银行公司治理的必要条件。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内涵
1. 定义: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控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不仅可以保障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而且还可以促进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同时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也会极大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容和目标
内容:(1)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形成的相互制衡关系
控制目标: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的贯彻执行
内容:(2)为遵守既定政策和预定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控制目标: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
内容:(3)为保证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控制目标: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内容:(4)及时防范、发现和动态调整管理风险的机制
控制目标: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为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商业银行应不断自我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各项要素,同时接受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