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公司信贷的基本原理
1、2、1公司信贷理论的发展
银行信贷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历史。主线:发展业务和控制风险并存。
1、真实票据理论
起源:亚当·斯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发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的短期贷款(真实的商业票据)
理论扩展:银行不能发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和长期设备贷款;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应为长期资源,如留存收益、发行新股票或长期债券
问题(2):银行发放贷款能力受到限制,不利于经济发展。银行短期存款的沉淀、长期资金的增加,是银行具备大量发放中长期贷款的能力;另外加大经济的波动
2、资产转换理论
起源:1918年 H.G..莫尔顿 《商业银行与资本形成》:银行能否保持流动性,关键在于资产能否转让变现。
理论扩展:银行把可用资金的部分投放于二级市场的贷款与证券,既可以满足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又可以使得银行效益得到提高。
问题(3):缺乏物质保证的贷款大量发放,为信用膨胀创造了条件;证券的大量抛售会造成银行的巨额损失;贷款平均期限的延长会增加银行流动性风险.。
3、预期收入理论
起源:1949年 赫伯特·V. 普罗克诺 《定期放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贷款能否到期归还是以未来收入为基础,只要未来收入有保障,长期信贷和消费信贷就能保持流动性与安全性。稳定的贷款应该建立在现实的归还期限与贷款的证券担保的基础上。
理论扩展:长期设备贷款、住房贷款、消费贷款等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问题:收入预测和经济周期密切联系,资产的膨胀和收缩也会影响资产质量,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银行危机的影响增大。
4、超货币供给理论
起源:20世纪六七十年代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银行资产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购买证券、开展投资中介和咨询、委托代理等配套业务,是银行资产经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理论扩展:银行信贷的经营管理应与银行整体营销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
问题(2):涉足新的业务领域和盲目扩大规模——当前银行风险的一大根源;金融的证券化、国际化、表外化合电子化增强了金融的系统风险
Question:资产转换理论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
A. 缺乏物质保证的贷款大量发放,为信用膨胀创造了条件
B. 经济波动时,证券的大量抛售会造成银行的巨额损失
C. 贷款平均期限的延长会增加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
D. 银行短期存款的沉淀、长期资金的增加,是银行具备大量发放中长期贷款的能力
1、2、2公司信贷资金的运动过程及其特征
1、信贷资金的运动过程
定义:信贷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和增值过程的总称。
特点:二重支付,二重归流
2、信贷资金的运动特征
信贷资金运动和社会其他资金运动构成了整个社会再生产资金的运动。基本特征为:
1)以偿还为前提的支出,有条件的让渡
2)与社会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相结合
3)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良性循环
4)信贷资金运动以银行为轴心
1、2、3公司信贷的原则
是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的行为准则,也是信贷决策的依据和信贷检查的标准。
1、合法合规原则
按照程序,遵章守法,区别对待,择优扶植
2、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
贷款利息;负债经营、清偿能力;资金的周转速度、贷款的期限结构必须与存款和其他负债的期限结构相匹配。
3、平等、自立、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
借贷双方地位平等,自主表达意愿,不能强制对方接受不公平条件;双方遵纪守法
4、公平竞争、密切协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