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Credit Portfolio模型
C. Credit Risk +模型
D. KMV模型
答案:B
(3) Credit Risk+模型
Credit Risk+模型是根据针对火灾险的财险精算原理,对贷款组合违约率进行分析的,并假设在组合中,每笔贷款只有违约和不违约两种状态。Credit Risk+模型认为,贷款组合中不同类型的贷款同时违约的概率是很小的且相互独立,因此,贷款组合的违约率服从泊松分布。
3.组合损失的压力测试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2005年的定义,压力测试是一种风险管理技术,用于评估特定事件或特定金融变量的变化对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
作为商业银行日常风险管理手段的有效补充,压力测试早期主要用于市场风险管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业界也逐渐开始利用压力测试来补充信用风险模型的不足。
压力测试主要采用敏感性分析的情景分析方法。敏感性分析用来测试单个风险因素或一小组密切相关的风险因素的假定运动(如收益曲线的平移)对组合价值的影响;情景分析模拟一组风险因素(如股权价格、汇率和利率)的多种情景对组合价值的影响。敏感度测试着重分析特定风险因素对组合或业务单元的影响,而情景分析评估所有风险因素变化的整体效应,更频繁地用于机构范围内的压力测试。
尽管压力测试并不困难,但过多的压力测试并不意味着抓住了风险管理的实质和要害,也不意味着高水平的风险管理。而且,由于每次压力测试只能说明时间的影响程度,却并不能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得管理者对众多的压力测试结果难以分清主次,因而对决策的帮助并不大。此外,压力测试只是对组合短期风险状况的一种衡量,因此属于一种战术性的风险管理方法。
国际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国家风险不仅包括一个国家政府未能履行其债务所导致的风险(主权风险),也包括主权国家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债务人履行偿债义务的能力和意愿。对国家风险的计量可以通过主权评级来实现。
主权评级指各国直接或间接影响债务人履行其对外偿付义务的能力和意愿的测试与排名。目前,比较通用的主权评级模型是由经济学家坎托和帕克(Cantor & Packer,1996)提出的,CP模型回归了标准普尔和穆迪赋予的主权风险评级,利用49个国家的横截面数据,测量出主权风险评级中作为决定因素的8个变量:
①人均收入:人均GNP (千美元)。
② GDP增长:年均实际GDP增长(%)。
③通货膨胀:年均消费价格通胀率(%)。
④财政平衡:相对于GDP的中央财政年均盈余(%)。
⑤外部平衡:相对于GDP的资本项目年均顺差(%)。
⑥外债:相对于出口的外币债务(%)。
⑦经济发展指标:IMF的工业化国家分类(1=工业化;0=非工业化)。
⑧违约史指标:1970年以来的外币债务违约(1=违约;0=未违约)。
朱特勒和麦卡锡(Juttner & McCarthy,2000)对上述CP模型适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新兴市场国家主权评级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增加了下述5个变量,并运用回归分析对CP模型进行了扩展:
⑨利差变量:某国和美国相同期限的政府债务之间的利率差。
⑩金融部门潜在问题资产占GDP的百分比。
⑪金融系统因政府而产生的或有负债与GDP之比。
⑫私人部门信贷增长的变化率(用对GDP的百分率表示)。
⑬实际汇率变量(用购买力平价作为均衡基点)。
与其他信用风险评级/评分相比,主权风险评级需要更多的经验判断,与其说它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蕴含着不可预见性的艺术。
2.内部评级法
内部评级法要去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内部评级体系,自行预测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期限(M)等信用风险因素,并根据如下权重公式计算每笔债项的信用风险资本要求(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