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阅读
感觉阅读的复习模式就像是水到渠成那样的。一开始我也晕头转向,并且疯狂超时。但其实越是这样,就越不该埋头猛做题。首先还是要背好红宝书,也不用像词汇那样记到很熟,所以完整的一遍之后就可以做阅读了。然后我在3月中旬的时候花了5天做了一件事:把寒假班里xdf分析过的30几篇文章仔仔细细地读,读完了以后把每个选项仔仔细细地读,不仅要看正确的为什么对,更重要的是要分析每个错误选项是怎么编出来的。事后证明观察错误选项的能力很重要,想想啊,对的才一个,错的有四个,其实大多时间我们是和错误选项在打交道的。对于每一类题型来说,都有那么一些固定的错误模式,比如说问的是在第二段,选项是第三段里的话。一开始你猛读那句话也觉得没什么错,甚至还能找出原文来,可后来一看,完全驴唇不对马嘴。考试中这种选项是最费时也最具迷惑性的。但要是掌握规律,根据关键字定位马上就能排除掉了这样练习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我逐渐发现自己细节题都能做对了,反而是主观题做不来了。想想就是过分注意细节了,于是再回过头来注意文章结构,有更好的大局观。几天下来,虽然一直在炒冷饭,但完了之后再做新题就真的是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了!
3、其他
另一些东西复习的时候也是规规矩矩,简单讲一下。词汇的话三本书:红宝、蓝宝和XDF发的黄皮。主要还是背,红宝背含义,蓝宝背关系(那个我是最后一周边模边看,怕看早了模考反应不出水平),黄皮练一些就好(红宝一遍之后做,不要先看蓝的!),不用太多。只要是背得好,摸考上肯定会有效果显现的。填空,就做了《句子填空》一本。数学:黄皮上随便翻了几套,剩下的模考就够了。
4、模考
没啥可说的,黄皮6套,1天1套。前两套都在1500处徘徊,有点喜出望外了。结果第三套就砸了,一个section的阅读错了8个。调整心态继续,后3套又恢复了。但是,真的上考场那天,还是有点不适应,因为平时自己做都是数着秒针计时,30分钟是给足的,而且有时候自己“宽容”了自己一下,超一点也不当回事。正式考的时候时间只会少不会多,尤其是像我一样碰到自称“我不会英语”的大婶级监考,平白浪费一点时间。
5、跨区
这个应该是不算复习的一部分了,建议大家还是不要做好跨区的准备了。6G那次,因为监考的不专业和自己的紧张,第二个V的阅读也没做完(还剩一道)就卡时间了。当时实在是紧张到窒息,又是坐在第一排、第二列,老师的眼皮底下。当时就想横竖是一刀,豁出去了。愣是趁老师转身一霎那把卷子翻到反义,然后拼命低头猛做3分钟。真是救命的三分钟啊。想要提醒大家的是,万一要跨区也得在前面跨,而不能先做数学,做到一半再回来跨。ETS现在坏得很啊,加大了最后Q的难度。尤其是最后几题,那些平时算好了时间回头做Q的同学都吃了大亏了这次。幸好我是一开始就垮,所以做Q的时候很抓紧时间,最后也差不多能做完。至于那个阅读最后一道就只能蒙了。
然后还得说说XDF,虽然我当初觉得自己上课的效果并不怎么好(因为本来单词也没背完就去了),但还是觉得有点用的。最大的好处是使我这种一无所知的人少走了很多弯路,也更加能理解GRE考试是怎么回事了。而且他家发的书以外,个人认为再买红宝、蓝宝、句子填空、猴哥和北美范文就大大地足够了,不需要其他书籍了!
差点忘了点题了。为什么要叫一个人的GRE呢?大家应该发现了吧,整个考G过程,都只有一个人在战斗。看到论坛上那些G友, 真有点羡慕。难怪自己选在大四考G,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大概连目的也不是那么明确,就不顾一切地冲了。怎么说呢,虽然放弃了国内的研究生,但对继续深造还是有种莫名的憧憬,尤其是写毕业论文那时查看了大量资料,不得不感叹国内外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