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分成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药物,比较常用的有醋丁酰心安、柳胺苄心定、噻吗心安、心得静;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有心得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甲磺胺心定。β受体阻滞剂也有选择性与非选择性之分,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氨酰心安、美多心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这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β1、β2受体均有阻滞作用。冠状动脉可因α肾上腺素的作用而发生收缩现象。β受体阻滞剂,特别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能够阻滞β受体作用,从而使α肾上腺素介导的冠状动脉收缩作用明显增强,这样就增加了冠脉阻力,故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要慎用。β1受体兴奋可引起肾脏分泌肾素量的增加,β2受体兴奋可引起肾血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因此,β受体阻滞可引起肾素下降,肾灌注下降及支气管痉挛。值得注意的是药物对β受体的选择性是相对的,当大剂量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即使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也能产生β2受体的阻滞作用。通常β受体阻滞剂无β受体刺激作用,如心得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噻吗心安等,但部分β受体阻滞剂如醋丁酰心安、心得静、心得平、心得舒等,则具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除阻滞β受体外又可刺激β受体,这种刺激作用在交感活性较低时才表现出来。如安静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此时用醋丁酰心安则可增加平静时心率,但在运动时不增加心率,有时在体位性低血压时使血压部分回升,而在血压正常或升高时无此作用。
β受体阻滞剂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脂溶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心得安、心得静、美多心安、醋丁酰心安等;水溶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心得宁、氨酰心安、索他洛尔。其中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达到较高浓度,但目前它仅对特发性震颤有独特的治疗意义,用后可产生失眠、多梦、抑郁等副作用。目前有资料证实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在减低心肌梗死猝死率方面,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的中枢抑制有关。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通过血脑屏障的量决定于血浆蛋白结合性(低者易入)及脂溶性两个因素,而作用强度则取决于受体局部的药物浓度、受体数目及亲合性等。一般说来,脂溶性越强,则胃肠吸收越快,越安全,也更可能在肠壁、肝脏内大量代谢及排出。任何影响肝脏代谢的因素,如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肝酶抑制剂(甲氰咪胍)及肝血流量的变化均可对这一部分药物产生影响。肝功能不全时则产生体内蓄积。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则主要在肾脏内代谢,以原形从尿中排出,肾功能不全时会在体内蓄积。吸烟和饮酒可降低通过肝脏代谢的脂溶性药物的血浆含量,但不降低水溶性药物含量,脂溶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半衰期短,约2~6小时。水溶性药物与蛋白结合率低,药物作用时间长,(半衰期可达6~16小时),一般均为长效制剂。
按有无β1选择性又分成两种,一种为β2选择性,如氨酰心安、美多心安、醋丁酰心安;另一种为β1、β2混合型,如心得静、甲磺胺心安、噻吗心安、柳胺苄心安(α1、β1、β2均有阻滞)。
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是心得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等药物。
点击查看更多药学资格考试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