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种类繁多,作用各异,加之人的种族及个体差异的变化,因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归纳起来有如下两方面的因素:
(1)药物方面的因素
①药理作用:这是药物的共同特性,这往往与药物对机体效应器(即药物作用于机体的器官或受体)的选择性不强有关,如应用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出现帕金森综合症,是由于它在阻断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又阻断了纹状体的多巴胺受体,产生以震颤为主的症状,如刻板式的运动障碍。
②方法和剂量的影响:熟悉药物的给药方法和治疗剂量,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反之,会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静滴或肌注庆大霉素治疗胃肠道感染,可出现对肾脏和第八对脑神经的损害,随使用剂量的加大,不良反应则加重;口服庆大霉素也可治疗胃肠道感染,却可避免对肾脏损害。
③药物相互作用:多种药物合用时,有的药物可影响另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使药效发生变化而产生毒性作用。据资料报道,两药并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占4.2%,6-10种药并用,则不良反应发生率增至7.4%.
④药品质量:药品在生产、运输、保存过程中,混入杂质或受到污染,而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青霉素中聚合物(青霉烯酸、青梅噻唑等)是致敏物(半抗原)。
⑤药物的剂型和赋形剂:药物的剂型不同、生物利用度不同和血药浓度不同。如血浆药物浓度增加过快,可出现不良反应。此外,赋形剂的改变亦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时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2)机体方面的因素
①种族的差异:人中不同,对药物敏感成都不同,如甲基多巴所致溶血性贫血,不同种族发生率不同,高加索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有15%阳性;中国人、非洲人均不发生阳性反应。
②性别:氯霉素和保泰松致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率,女性远远高于男性。
③年龄:老年人排泄药物较慢,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延长。老年人的血浆蛋白含量较低,结合药物的能力也有降低,血浆中有活性的游离药物增加,药效增加,易发生不良反应。据统计,60岁以下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60岁以上者为15%.此外,婴幼儿代谢和排泄药物功能不全,而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④病理状态: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利于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使药物血浓度增高,作用时间延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增高,甚至发生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