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明沿线各地段岩土体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查明地层的成层规律及纵横向的分布。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评价场区地震效应;划分场地土类别,明确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判定饱和砂土的液化势,计算可液化土层的液化指数、判定液化等级,液化层厚度及深度。
3、查明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状,确定岩土体的承载力容许值[σ0],回弹模量及设计所需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4、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特殊岩土体分布范围,成因类型,发育规律及对工程活动可能引起的不良地质现象的预测,并提出处理措施及建议。
5、查明沿线各地段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6、查明地下水的特征,及水、土对管道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对基坑开挖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并应提出支护措施的方案。
8、对沿线各地段路基的稳定性和岩土性质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结论。
9、鉴于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拟建道路、管网特点(管径、埋深)提出经济、合理、安全适宜的岩土体利用或整治方案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要求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是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未经审核(审定)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得提供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使用。
2.凡审核、审定工作,统称为审查,必须严格按本要求进行。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实行二检二审制。勘察报告在审核(审定)前项目负责人应对成果资料进行自检,并由指定人员进行互检(核对)后,将其送交技术质量办,由勘察报告审核员进行审核,审核员审核后送总师室审定。
4.审核(审定)人应对勘察报告的自检和互检(校对)情况进行审查,对未经充分自检和互检的报告,责令项目负责人和校对人员进行重新检查。
5.审核(审定)人对工程勘察全过程质量有否决权,当质量否决意见与项目负责人有原则争议时,可提请公司总经理和总工程师复议。
6.审核(审定)人应首先检查勘察全过程资料的完整性。审查内容包括合同、技术委托书、勘察纲要、野外地质编录、原位测试、土(岩)试验报告、水质分析报告等全过程的原始资料的审查。要审查原始资料是否齐全,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是否满足合同、技术委托书和勘察纲要的要求,如工作量有较大增减,有否变更依据。审查钻探工作、地质编录、取样、岩土试验、水质分析资料等的质量情况。
7.室内分析、整理、绘制的各类图表和文字报告的审查,要审查各类试验数据与地层岩土性特征是否吻合、工程地质层的划分是否合理、提供的设计参数是否可靠、文字报告内容是否齐全并突出重点,结论与建议是否切合实际、能否满足设计和技术委托要求,各类图、表是否充分,审查各类图表和文字报告的格式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8.报告审查后,应详细填写“报告审查纪要”(附表),对工程勘察全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评述,同时对项目负责人的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初评意见进行复评,填写岩土工程勘察项目质量综合评定表(复评),质量复评达到合格的并经总经理(授权付总)批准同意后方可提供给委托单位。
9.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人应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负审查责任